枫桥夜泊诗意翻译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简短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在晚唐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而作的一首羁旅诗 。
《枫桥夜泊》实为千古绝唱的好诗!原文一点问题没有 。我来说 , 好在哪儿!首先 , 枫桥夜泊 , 开篇点题!时间:是秋天 , 枫叶红时 , 秋天的一个夜晚 。事件:是乘舟停泊寒山寺 。然后 , 该诗是一首动态画卷 , 记录了时光变幻!!!全诗完整地展现了泊舟寒山寺的全过程 。动静结合 , 一明一暗 , 由远而近 , 由傍晚到半夜 , 由枫桥至寒山寺 , 最终半夜到达寺庙 , 靠岸停泊的全场景描绘 , 由景及人 , 情景交融 。
“月落乌啼 , 霜满天 。”
指明了时间是秋天傍晚 , 此时月亮已经微微出来 , 落在天上 , 乌鸦在傍晚啼叫 , 准备回巢 , 秋天的傍晚 , 白霜满天 , 蒙蒙白一片 , 秋风萧瑟而寒起 。
“江枫渔火 , 对愁眠 。”
指明了江边枫树枫叶正红 , 与江边停泊的渔船灯火正红一片 , 遥相对映 。“江枫”与“渔火” , 一静一动 , 一暗一明 , 一江边 , 一江上 , 动人遐想 。让人不禁引发无法自拔的秋愁 , 今晚真是一个不眠之夜啊!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还泛舟江上 , 要半夜三更方才能够到达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指明了历经从傍晚至半夜的泛舟江上 , 终于在半夜三更时分准点到达了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
我们知道 , 见山而不到山 , 古代人步行至远山尚得半天时间 , 而摇撸泛舟 , 更是艰辛 , 从傍晚至半夜 , 也差不多是半天时间 , 到达寒山寺泊船 , 正好三更钟声 。
而在空灵旷远的夜半三更的钟声的回响下 , 此时 , 客船总算停靠到达了寺院的岸边 。此“到” , 是与“寒山寺”相对称 , 是“到客船” , 而不是“钟声到” 。此“到” , 乃是全诗画龙点睛之笔 , 有一种历经长途跋涉 , 历经各种历难 , 而最终到达寺之彼岸 , 一身轻松 , 放下一切 , 立地成佛之感叹!也是作者当时的内心写照 。
【枫桥夜泊诗意翻译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简短】唐朝天宝十四年一月 , 爆发了安史之乱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 , 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 , 其中也包括本诗作者 , 张继 。诗人是春天到达苏州 , 但时局动荡未入城 , 一路在苏州周边奔波辗转 , 直至秋天的夜晚 , 诗人张继才泊舟夜宿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 , 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 , 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全诗以“愁”开篇 , 以“到”结尾 , 完整而真实地体现了作者躲避战乱时过去一段时间的愁苦、孤独、最后安定、轻松的旅途心境 。
此诗自欧阳修开始 , 就争议不断 , 充满了质疑 。欧阳修认为 , 没有半夜三更寺庙打钟一说 。而有的则质疑“霜满天”是凌晨一点 , 怎么客船又半夜才到 , 霜只能铺地上 , 怎么能霜满天 。有的则质疑 , “乌啼”是乌啼山 , 乌啼镇或者是乌啼桥 , 月落乌啼山 , 应该是半夜 。有的则质疑 , 乌鸦啼叫怎么是半夜 。有的则质疑 , 月落时分正是凌晨 , 怎么会有乌鸦啼叫 。有的则质疑 , 究竟船是停在江上 , 还是枫桥下 , 还是寒山寺下 。有的则质疑 , “江枫渔火” , 石桥与渔火怎么能对愁眠 , 认为这里江与枫是并列 , 即当时可能有"江桥”和“封桥"两座桥 , 后"封桥”改名为“枫桥” 。还有人认为愁眠 , 指愁眠山 , 又名孤山 。还有人认为 , 渔家既然已经掌灯 , 那么就谈不上"眠"字了 。诸如此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