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诗?( 三 )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
听说过诛九族,那听说过诛十族吗?
说到读书人得骨气、气节,一定要提起被诛十族的方孝孺 。
建文四年,苦战四年的朱棣,自北平起兵后,伴随着杀戮与鲜血,终于来到了南京 。历史上藩王起兵造反,鲜有成功者,但是朱棣做到了 。带领着大军,杀进了金川门,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不知所踪,是死是活,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
这年对朱棣来说是成功的一年,作为四叔,从侄儿的手中抢下了皇帝的宝座 。这一年,仍然是朱棣忧心忡忡的一年,他内心深知,自己得位不正,面对建文旧臣的谩骂,如何才能收揽人心,如何才能让天下士人信服自己,这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对朱棣来说,这道坎,或许比起兵造反更加难,这涉及到日后对大明江山的统治,涉及到自己在历史上的名声 。
朱棣想起了一位人 。在起兵之时,身边的和尚姚广孝曾经向朱棣说过,倘若有一日进兵南京,一定要将方孝孺留下,这人可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要我说,这和尚可真是掌握了KOL运营之道 。天下人读书人的种子,这不就是读书人之间的舆论领袖嘛,把这舆论领袖搞定了,这天下的读书人不都搞定了吗?
朱棣召方孝孺前来,希望他为自己草拟一份即位诏书 。
威逼也好,利诱也好,方孝孺死也不愿意为燕王朱棣草诏,还在大殿之上对朱棣骂骂咧咧,指责朱棣的罪过 。朱棣这哪忍得了,便以死相逼 。
见朱棣已死相逼,方孝孺说出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句话:“别说诛我九族,哪怕是诛我十族那又如何?”
朱棣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人,过去四年刀光剑影的日子都已经过来了,皇位就在眼前了,难道你不草诏,我就不登皇位了吗?成全你的请求,便诛杀你十族 。
朱棣命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大收朋友门生,每收一人,便要在方孝孺面前折磨他的亲朋好友,可以说,为了治服方孝孺,朱棣无所不用其极,在肉体、精神上都对其施加折磨 。方孝孺也不吃这一套 。朱棣最后没办法,将方孝孺杀了 。其后对其妻族、父、母、儿、女、兄等均施以惨无人道的屠戮 。
方孝孺临死前,便呼喊出了上面的词 。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方孝孺过于执拗了,并且因为自己的执拗害死了自己的亲朋好友 。在读到这段历史的生活,我也很难接受 。但这便是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坚守的,也不过是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观念、原则罢了 。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今七律第一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字字押韵,对对合辙,把诗歌内在格律和人内心感情格律契合在一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