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菱溪石记》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时作者贬官滁州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作者受到很大的打击 。其忧国忧民,期望国富民强的初衷虽未改变,但锐气在减 。这时的文章,多为写景状物、记事抒怀之作 。《菱溪石记》即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之一 。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菱溪石记注释:
菱(líng)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其最大者,偃(yǎn)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徒,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
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 。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
菱溪:溪名,在滁州东,源出永阳岭,南入清流河 。偃然:倒卧状 。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xìng)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询于滁(chú)州人,曰此溪是也 。杨行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
菱溪这条小溪,当地方志的图画和正文都没有记载 。唐朝会昌年间,滁州刺史李渍写过一篇《荇溪记》,说此水是从永阳岭流出来的,向西经过皇道山之下 。到实地探求考察,如今并没有叫做荇溪的溪流 。再向滁州人打听,人们都说:这条小溪就是荇溪 。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因为要避讳他的名字,才改“荇”字为“菱”字 。这种说法于理是讲得通的 。
刺史李渍为《荇溪记》:《全唐文》卷七六一载:“李潢,武宗朝官洛阳令,迁滁州刺史 。”他曾写过一篇《荇溪新亭记》,今收录在《全唐文》中 。永阳岭:在滁州北三里 。皇道山:在滁州东北十七里 。杨行密有淮南:唐末大乱时,合肥人杨行密曾被唐王朝封为弘农郡王 。后来唐朝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杨行密便占据淮南一带,自称吴王 。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悍(hàn)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jiā)池台榭(xiè)、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
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 。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和杨行密一道从合肥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 。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斯文雅致的爱好,是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满、因过于富贵而骄奢安逸才使他产生了这样的雅兴呢?追想他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盛事了 。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农户,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
刘金:《新唐书·杨行密传》载,乾宁二年(895年),杨行密袭击濠州(今安徽钟离),俘虏了濠州刺史张燧,命部将刘金守卫 。《十国春秋刘金传》载,刘金担任濠州围练使,威名大震,为濠州人所称颂 。伪吴时贵将:谓刘金是杨行密政权非常知名的大将 。金本武夫悍卒:刘金原本只是个武夫 。为儿女子之好:谓刘金竟然有如此的雅兴 。编民:编入官府民籍的固定居户 。
- r18游戏
- 又好又短的日记 日记大全40字
- 班超投笔从戎原文及译文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
- 好记星学习机官网 好记星英语学习机
- 经典简短句子一句话
- 父善游文言文阅读理解 父善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林逋养鹤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林逋养鹤文言文翻译
- 淘宝历史网页 淘宝网历史记录
- 有人说生活需要理财和记账,你有这些习惯吗,为什么?
- 笔记本插上耳机还是外放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