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苏轼原文及翻译 西江月苏轼全文翻译

宋代词作家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两人都曾为官 , 都曾遭到贬谪 , 都曾写下无数好词 。表面上看 , 二人的词作都以豪放取胜 , 但事实上风格却迥异 。
下面提到的这两首《西江月》 , 是二人在罢官闲居 , 野外郊游时写下的作品 。让我们试析这两首作品 , 看一看两位大家在词作境界到底有何差别 。
一、苏轼的《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北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 ,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 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 ,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 杜宇一声春晓 。
这一首词 , 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使时所作 。在一个春天的晚上 , 他到一个酒家喝醉了出门 。路经蕲水河 , 上了一座小桥 , 便在桥上睡了一觉 。
天亮时醒了过来 , 感觉群山环绕 , 绿水中流 , 仿佛进入一个仙境 。于是词兴大发 , 写了一首《西江月》 , 然后题在了桥柱子上 。
这首词首句中的“弥弥” , 是形容溪水盛大的样子 , 而“琼瑶”则是指美玉 。
词作大意是:明月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 广阔的天空中还隐约能见到淡淡的云层 。我来不及解下马鞍 , 便想躺在桥上睡一觉 。
这一溪的水与月 , 实在太迷人 。马儿啊 , 你莫要用蹄子踏碎了水中的琼瑶 。我解下马鞍当枕头 , 在绿柳桥边入眠 , 听到杜鹃鸟儿叫 , 才知道天亮了 。
苏轼是豪放一派词作的创始人 , 他的词作大多意气风发 , 洒脱豪迈 。隐约有一种世外高人 , 放浪形骸的感觉 。
比如这一首词 , 写在他酒醉之后路过一座小桥 , 看到溪水和水中明月太可爱 , 竟然就不想回家 , 就地入眠 ,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
唐朝王维曾有诗云:行至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苏轼的这一首《西江月》即实践了这种洒脱旷达之境 。
它将明月、淡云、溪水、芳草的杜鹃啼声作为自身的陪衬 , 把自己醉时、醒后看到的景物和“我”连为一体 , 打造成了一幅图画 , 其实体现的是他个人的性情 。
苏轼信仰老庄道家 , 追求神仙的境界 。词作中动不动就感叹“世事一场大梦”、“半生弹指声中” , 又说 , “休言万事转头空 , 未转头时皆是梦” 。所以 , 他一喝高了 , 就说“我欲乘风归去” , 做一个快活的神仙 。
从这些词中不难看出 , 苏轼十分注重个人情绪的表达 , 以及精神层面上的享乐 。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官时 , 苏轼也会填词表达失意孤独之情 。愁自己鬓生白发 , “酒贱”而“客少” 。
但是 , 短暂的伤感过后 , 他又独自跑到酒家大醉了一场 。然后填词来劝慰自己 , 把周遭的事物都看淡了 。正所谓:天大地大我最大 。心情不痛快的时候就痛饮 , 醉后再来看世界 , 世界已经大不同 。
因此 , 元好问说:“自东坡一出 , 情性之外 , 不知有文字 。”非得写成他那样 , 才显得有意境 。否则野草闲花 , 四时明月 , 吹皱了一池春水 , 干卿底事?从这一方面来看 , 苏轼是宋代书写性灵的第一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