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公用电话为什么是木制的?

因为科技不发达,没有现在的各种材料,木头是当时最好用的材料 。
当时除了木质,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品了 。
清末引进的英国产木壳磁石电话机,产于1905年,这应该是最古老的一种老式话机了,需要手摇发电,对线路要求不高,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想想就觉得折腾,一边手摇一边对话,热恋时跟女王大人煲一个星期电话粥能把肱二头肌练出来……
1876年3月10日,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 。
1877年,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在英国试用了电话 。不久,上海轮船招商局为方便和各码头联系,从西方引进磁石“传声器一副”,并架设了电话线 。后来电话线逐渐延伸,从租界向南至江南制造总局,向北至虹口之外,向西通至徐家汇等处 。
电话进入中国后,开始时称“德律风” 。电话很快在各通商口岸流行,电话机需求量随之增加 。为了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倡自办电话业务 。但当时电话市场皆由外国商人垄断 。清政府希望得到电话机制造法,外国商人却以种种借口,不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和传授制造方法 。
1889年,当时在安徽安庆负责电报业务的候补知州、电报局会办彭名保,发誓一定要制造出国人自己的电话机 。
彭名保出生于江南乡绅世家 。但他自幼便是孩子中的“另类”,不仅聪颖好学,还喜欢动手动脚,动手制物能力极强 。
科举入仕后,他先在基层担任县令,后来接触洋务,对西方通讯技术有了一定了解 。后来他成为候补知州,因暂时没有合适地区安排,就先在电报局工作 。
当时的电报是有线电报,效率不高、费用昂贵 。当电话发明后,这种新兴的科技产品令彭名保非常向往 。他想从外商处得到制造办法,却屡屡碰了钉子 。
彭名保认定,如果不能自己制造出电话,通讯业必然受制于人,难有大的发展 。为了研制国产电话,他购置了电学、声学等方面的书籍,潜心研究,自制了五六十种大小零件,终于在1889年成功制造机匣式电话机,取名为“传声器” 。“传声器”的功能完全可以同国外制造的“德律风”相媲美,相隔二三里乃至二三百里相互通话,声音清晰,如同面对面交谈一般 。“传声器”有大小吸铁、炭精、花板、听筒、音盒等大小零件五六十种,皆自行设计、制造 。这一创举震惊中外,令中国人为之扬眉吐气,为之振奋 。
“传声器”试听当天,彭名保把巡抚、藩署的官员,都请到了电报局内 。官员们在不同的房间,通过捂在耳朵上的听筒,突然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时,个个都讶异得说不出话 。他们马不停蹄向朝廷奏报,说只有外国洋人才造得出来的这机器,如今在安庆国产了 。正因如此,“传声器”往上呈奏的时候,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争气电话” 。
但在积贫积弱的晚清,再好的科技产品,往往也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因国产电话先期量产需要一大笔资金投资,清廷望而却步,依旧选择从外商处购买 。直到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徽推行新政,提倡开办实业 。彭名保才得以开办日新传声公司 。但不久,戊戌变法失败,诞生于变法中的传声公司也不幸夭折 。
化工产品都被抗日神剧做军装了 。
那个年代,有木制的应该算是奢侈品了吧!
【清末的公用电话为什么是木制的?】以前夜没有塑料啊!除了铁铜木,还能用什么!
清末引进的英国产木壳磁石电话机,产于1905年,这应该是最古老的一种老式话机了,需要手摇发电,对线路要求不高,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想想就觉得折腾,一边手摇一边对话,电话进入中国后,开始时称“德律风” 。电话很快在各通商口岸流行,电话机需求量随之增加 。为了促进本国工业发展,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倡自办电话业务 。但当时电话市场皆由外国商人垄断 。清政府希望得到电话机制造法,外国商人却以种种借口,不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和传授制造方法 。彭名保1889年成功制造机匣式电话机,取名为“传声器” 。“传声器”的功能完全可以同国外制造的“德律风”相媲美,相隔二三里乃至二三百里相互通话,声音清晰,如同面对面交谈一般 。“传声器”有大小吸铁、炭精、花板、听筒、音盒等大小零件五六十种,皆自行设计、制造 。这一创举震惊中外,令中国人为之扬眉吐气,为之振奋,到了1940年,电话机总算有点我们熟悉的样子了,这部磁石电话机依然由爱立信公司生产,我们在抗战片里看到的司令员远程对战场发号施令,用的就是这样的电话机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