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一首诗叫《赠孟浩然》,里面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是十分推崇孟浩然的 。
事实上,孟浩然是古代山水田园诗人中的翘楚,他的诗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
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 。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 。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释
1、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 。晋陶渊明曾渭高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 。
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在长安落第之后写的,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 。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 。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 。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 。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闻蝉声,就要“益悲”了 。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 。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释
1、张丞相:指张九龄 。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
5、济:渡 。
6、端居:安居 。
析
这是一首“干禄”诗 。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 。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 。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
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到长安应试落第,心情很苦闷 。他自恃文章好,又得到王维、张九龄的延誉,颇有声名,以为可以仁途畅达 。不料落第,使他大为苦恼,只好归隐 。《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 。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 。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 。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读来韵味无穷 。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 三国杀孟获一次回四滴血 三国杀孟获再起
- 孟晚舟为什么倍受关注?
- 孟浩然的诗词赏析 孟浩然的诗全集小学
- 对于孟晚舟案,加拿大人是如何看待的?
- 孟晚舟的官司如果最终胜诉,加拿大政府是不是应该有所赔偿?
- 任正非之女孟晚舟为什么被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 关羽被困麦城时,如果刘封、孟达去援助,会是什么情况?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意思
- 孟尝君列传原文及翻译赏析 孟尝君列传原文及翻译
- 吴孟达代言的传奇游戏 吴孟达代言的传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