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己有八百多家银行网点关闭,几千家苦苦挣扎,为什么?

首先查一查是哪些银行的网点在关闭,据我所知,我们长三角地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 。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银行扩张过度了,现在连房租和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是个悲剧 。再怎么说,中国的银行是稳赚不赔的 。贷款利率总高于存款利率呀!做正当生意永远不会亏的 。
为啥亏,就要问问贷款贷给谁了,拿了几个点的“好处费” 。
一是柜面业务大量减少,二是原来网点设布置不科学合理!
手机银行发展,网点减少,是为了节约成本!
银行网点的撤并与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由很大的关系,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也有密切的联系,是进步与危机综合的结果 。
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新基建”,为万物互联奠定基础 。银行业当然不能落后在这一波趋势之下,因此我们就看到每家银行几乎都研发了自己的互联网工具,通过在线可直接办理相关业务,线下能办的业务现在几乎可以全部在线上完成,那么也就不需要线下网点了 。但是考虑到人群覆盖和有些特殊业务确实需要线下网点,但是又没有那么大的客流量,因此就会导致银行网点的撤并,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
再有就是传统银行被动的关闭,受到了外部竞争的压力和自身经营的问题所致 。这几年网上银行业陆续获批营业,抢了很多传统银行的生意,无论是在吸储还是在贷款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再加上BAT、京东等这些本身就拥有足够流量的企业自营金融业务,更是蚕食了传统银行本可以赚取的睡后收入,因此就不得不在某些方面缩减成本 。
今年偶遇疫情,世界经济衰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拮据,那有去银行存钱 。加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手机网银取代银行 。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这个行业在很多老百姓眼里看不清楚,心里想不明白 。若说银行是国家公有单位,大多数的老百姓贷不了款,在农村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困难基本在正常渠道上贷不到款,银行方面的理由是银行是企业,不是扶危解困的福利机构 。企业就要按企业规则运行,给谁贷款不给谁贷款是企业的自主权利 。若说是一种私有制式的企业,亏损了银行的领导者和员工并不担责,最后亏的是什么人说不清楚 。是国家还是民众?
我是农民,现在我把我们这里的情况说一下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普通农民在银行很难贷到款 。农民贷款主要是用孑购买农资等农业生产活动 。贷款额度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在实际社会上,农民的这些货款都能按时还清,既使有恶意拖欠不还的,以现在农民家庭的家底,通过法律手段也能追缴贷款 。因为一来数额小,农户有能力还清,二来农民们怕支付利息,小数额贷款赖账不还划不来,凭空会支付额外许多利息 。因为普通农民从银行贷不到款,为资金所困的不得不转向一些有能耐的人借高利贷,这些放高利货的人的资金多数来自银行的低息贷款 。
银行的钱热衷于贷给哪些人?热衷于贷给一些有人际关系的大户,这种贷款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贷款人贷一百万只能到手八十万,二十万是银行的提成 。拿到手的八十万要预扣期内利息 。这样的贷款是不是贷款人太亏?这是局外人的评价,局中的贷款人根本不觉得亏!因为从贷巨额款项时起,根本就没有要还的意思 。既然压根不打算还,别说货一百万拿八十万,就是贷一百万拿二十万也是一本万利 。
我们这里是个小乡镇,人口只有万人左右,但在银行贷款欠账几百万者并不鲜
见,有些欠贷款几千万上亿 。这些人中多数是裸身贷款,没有可抵贷款的财物实业 。贷款本金还不了可以在银行的账本上一直扒着,但银行需要平账收利息,而这些大额贷款人无实业无利润产生机制,付不起利息也不打算付利息,银行方面只能再放贷再在贷款中扣利息,这样贷款人的债务款项越积越多,但他们并不在意,无论欠多少,反正都是不还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