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诗文赏析和诗意解读 但使龙城飞将在全诗意思】原文: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注释:
- 但使:只要 。
-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
-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
-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
-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
-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
- 沙场:指战场 。
- 震:响 。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
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 。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
- 中秋月诗文内容和诗意解说 宋苏轼的中秋月古诗
- 激励人拼搏奋斗的诗句 催人奋进的古诗文名句
- 诗文内容和全诗翻译 清泉石上流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 黄庭坚最具代表的诗文赏析和中心诗意 诗人黄庭坚简介及代表作
- 气魄豪迈的古诗阅读和诗文翻译 李白的望天门山诗句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东坡诗文的原文及翻译
- 唐代贺知章的咏柳诗文赏析 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一句是什么意思
-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青玉案元夕赏析
- 姜夔暗香古诗文 暗香姜夔译文及赏析
- 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