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写作背景有两说,一是以为作者在滞留青州时写给移守莱州的丈夫;一是以为作者在赴莱州途中的昌乐馆写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认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间,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馆 。作此词奇姊妹 。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 。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 。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 。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 。“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 。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 。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
12.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 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 通:栏)
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 。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 。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 。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
13.浣溪沙·闺情宋代: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及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阶段 。前者以闲情逸趣,儿女情长为主 。后者则表现出怀家思国,愁绪难解的情怀 。作者早期生活优裕,作品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 。
14.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宋代: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春已深 一作:春色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
从版本方面考察,这首小令曾被误作欧阳修、周邦彦词,或不著撰人姓名 。这当是此词传播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当初的情景是这样的:李清照于待字之年,从原籍明水来到京都,她的才华深受词坛高手晃补之等“前辈”的赏识,从而激起了她的创作灵感,遂以记忆中的溪亭、莲湖之游和现时感受为素材写了一首首令词 。
15.多丽·咏白菊宋代: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
- 鲨鱼碰上虎鲸动都不动,任凭虎鲸撕咬,这是为什么?
- 宝玉和袭人有肌肤之亲这一事,黛玉知道吗?晴雯知道吗?宝钗知道吗?
- 摘抄这8首千古名诗 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有哪些
- 为何说买房时,一定别买南北通透的户型?售楼经理这样说 东南通透的房子好吗
- 从风水角度来选房,这样的房子买的值,住的爽! 长型房子风水好吗
- 赶紧搬家!这种租屋风水有问题 租的房子风水不好
- 这几款宝宝的营养辅食粥,大人也爱吃,好吃补水又养胃! 宝宝早餐粥搭配
- 经常梦见死去的同学,而且有过交谈,这是怎么回事?
- 我想做保健品代理,就是针对女人美容这一块的,大家有没有好的品牌推荐啊?
- 听说蚊子咬人也要挑血型,这是真的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