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
1.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
2.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 鲨鱼碰上虎鲸动都不动,任凭虎鲸撕咬,这是为什么?
- 宝玉和袭人有肌肤之亲这一事,黛玉知道吗?晴雯知道吗?宝钗知道吗?
- 摘抄这8首千古名诗 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有哪些
- 为何说买房时,一定别买南北通透的户型?售楼经理这样说 东南通透的房子好吗
- 从风水角度来选房,这样的房子买的值,住的爽! 长型房子风水好吗
- 赶紧搬家!这种租屋风水有问题 租的房子风水不好
- 这几款宝宝的营养辅食粥,大人也爱吃,好吃补水又养胃! 宝宝早餐粥搭配
- 经常梦见死去的同学,而且有过交谈,这是怎么回事?
- 我想做保健品代理,就是针对女人美容这一块的,大家有没有好的品牌推荐啊?
- 听说蚊子咬人也要挑血型,这是真的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