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鹿有美好寓意的成语 关于鹿的诗句好的寓意( 二 )


在宴会之前,君王命乐师奏响《鹿鸣》之乐,表达了自己的仁厚之心,同时赐予民众以厚禄,以此达到收归民心的政治意义 。只有这样,其王权才能得到有效的巩固 。
正因如此,《诗经》中提到的“鹿”意象,多是用作起兴,以奠定整篇诗歌用以教化的终极目的 。
到了后世,“鹿鸣”意象继续保持着这种“恩威并有”的意象 。曹魏政权的创始人曹操《短歌行》中,便化用“鹿鸣”之句,表达自己对于人才的渴求之心 。
此外,当科举考试出现之后,天子也会举办“鹿鸣宴”,以此来达到培养“王权维护者”的目的 。
03、婚恋爱情的象征
除了鹿之外,古人对很多动物都有过“崇拜”心理 。一般来说,动物身上的某种特质,恰好是人们渴求的目标,那么它就很容易成为被崇拜的对象 。
除了自然、生机之力外,鹿还有哪些吸引人的特质呢?
答案在于它的繁殖能力 。一方面,鹿的生机,让古人对它的繁衍能力极为信服,古人对后裔无比重视,自然也喜欢这种多子的动物;另一方面,鹿身上的柔美善良,也经常被视作女性角色 。
在更早时期的陶罐、壁画当中,不难发现一副这样的画面:部落中的成年男子,手持长矛、弓箭对鹿发起围猎 。除了它基本的打猎意义之外,这还体现了男性对于女性的占有心理 。
比如《大雅·灵台》这一篇,记载了周文王在灵台游玩时的场景 。“麀鹿攸伏,麀鹿濯濯”四句正是场景中的重要一幕 。
关于麋鹿“入镜”的原因,东汉经学大家郑玄解释说:“牝也,文王亲至灵囿视牝鹿游伏之处,言爱物也 。”大概意思说:用母鹿为祭,便预示着多产子,可以让子孙后代变得更加繁盛 。
无独有偶,在《诗经》中的爱情篇章中,也经常能看到鹿的身影 。它作为一种礼物,广泛出现在男性对女性的求偶过程中 。
如《召南·野有死麕》中提到:“野有死麇,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这说明古时候的男子,往往会用鹿肉、鹿皮来当做求取女子的“彩礼”,这寄托了他们对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景 。
04、代表仁爱与吉祥
前面提到:古代天子以鹿鸣之乐来表达自己的仁厚之意,其实这源自于人们对于鹿的天然好感 。
在古人心目中:鹿从一出场,便代表了祥瑞 。凡是与鹿挂钩的事物,都能衍生为美好的意象 。
尤其是鹿本身的仁爱美德,还很符合儒家五常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鹿都是作为美德的载体,进而衍生为其他主流意象的 。
二、鹿是怎么由实体变为意象的?上述可知,鹿在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是极为丰富的 。而且,作为美德载体的“鹿意象”,也都是正面的 。那么,鹿又是怎样由一种客观动物,逐渐转变为各种正面意象的呢?
01、与人类的早期生活有关
与现代不同,古时候的人们大多是居住在山林、土丘、河畔周边的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于鹿群开始熟悉起来 。
与凶猛的野猪、犀牛等动物相比,温顺、纯洁的鹿群,反而让远古初民更具有好感 。从这时起,鹿便出现在了人类的早期生活之中 。
按《淮南鸿烈·精神训》的记载:“文绣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尧布衣揜形,鹿裘御寒 。”可以看到,鹿皮制造的鹿裘、皮弁等,都是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品 。
在有些情况下,鹿也被当成一种高级礼物,出现在各种场合中 。比如男子对女性的求偶之意,又如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往来 。如《管子》:“诸侯之礼,令齐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 。齐以马往,小侯以犬报 。”
当然,既然要获取这些“鹿制品”,自然离不开打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