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鹿,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
尽管它并不常见,但依旧能吸引我们的关注和喜爱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也发现了这种纯洁、可爱的动物,并将其视为“祥瑞”,因此我们经常能在一些诗歌中发现它的身影 。
比如《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又如诸侯争霸时常提到的“逐鹿中原”,还有唐诗中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不难发现,“鹿”在这些典故中的象征,是大不相同的 。这取决于古人对于鹿的认识与看法各有不同,于是才让文学作品中的鹿意象,有着不同的表达 。
一、鹿在古代文学中有哪些意象?所谓“意象”,是文人在创作时,通过赋予某个客观事物以特殊情感,进而表明自己个人志向的一种艺术形象 。
比如谈到“红豆”,人们在联想到“红豆”这件客观事物的同时,更会领悟到它背后的“相思”之情 。因此诗人看似在吟咏“红豆”,实则是表达自己的怀念与相思之情 。又如杨柳,为离别之情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同样道理,小鹿这种纯美可爱的生活,当进入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后,也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含义 。有些意象看起来,或许还出乎读者的预料 。
01、自然恬淡的“隐士”
鹿最初吸引古人目光的地方,在于它的生活习性 。经常在外游历的人发现:鹿喜好自然,虽幽居在山林之间,但却保持着恬淡、惬意且安静的生活习性 。这恰好符合一些隐者的向往,因此不少诗人在诗歌中,往往以“鹿”相关的名词,来指代自己的归隐之意 。
有“诗隐”之称的孟浩然,便很爱用“鹿门”这个意象 。此外,还有韩愈、白居易、王建、崔道融等人,也多次以“鹿意象”起兴,表达自己对于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 。比如王建的这首《原上新居十三首》:
“住处去山近,傍园麋鹿行 。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 。新识邻里面,未谙村社情 。石田无力及,贱赁与人耕 。”当然,除了以鹿起兴之外,也有不少人将鹿当成他们求仙问道时的坐骑 。大诗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便有“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的美好愿望 。
以鹿为坐骑,多是道教神话中的演绎 。而唐朝的道教又空前兴盛,因此不少文人便将这种“鹿”与“羽化登仙”联系到一起 。随之而来的,鹿还逐渐诞生了“长寿”的意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
“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 。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从鹿的生理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因为鹿角的脱离与生长,使古人认为它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也是因为“鹿鹤”同“六合”之意,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生机的追求 。
【与鹿有美好寓意的成语 关于鹿的诗句好的寓意】难怪,历史上的不少隐士,会有戴鹿巾、鹿皮冠、穿鹿裘的习惯 。
02、仕途权利的角逐
在很多场合下,鹿往往被视作君权、王权的象征 。
表示诸侯争霸的不少成语,便是与“鹿”有关的,如“群雄逐鹿”、“鹿死谁手”等 。而《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秦末诸侯并起的景象,便说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如果再往前追溯,还能发现很多有关鹿与王权的密切关联 。商纣王为了宣扬自己的权威,在朝歌建立起了鹿台,这足以彰显纣王的驾驭之心 。
当然,鹿在王权中不仅代表了“威严”,有时也代表“仁厚” 。比如《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作为《诗经》的四始诗之一,它用这种方式隐晦表明了周王朝编纂《诗经》的教化目的 。为此,《毛诗序》中也解释说:“《鹿鸣》,宴群臣嘉宾也 。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竺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
- 纳兰容若十首经典诗词 纳兰容若的词集名
- 形容爱而克制的诗词 爱而不得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冬景的诗文名句 写冬景的诗句有哪些诗
- 得了乙肝有哪些症状
- 乙型肝炎对自身有什么危害
- 天猫中秋节保价吗?活动有哪些玩法呢?
- 八角楼的建筑与结构 八角楼风水布置图解
- 问双鱼女有没有喜欢的人,她会说实话吗?
- 下巴有一条沟代表什么 面相 下巴中间有条竖沟从风水上讲
- 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有的?它的来历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