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赏析 苏轼古诗浣溪沙的意思

前面有读者反馈说:诗词之前的引入有的内容太长了,没必要介绍,在这里,十二作一点解释 。孟子曾经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意思是说:我们吟咏一个人写的诗,读一个人著的书,却不知道这个人,行吗?(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
历史上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某个特定时间下的产物,我们要想理解透彻,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创作的背景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不会想当然去解读某一首诗词,也才真正理解了这首诗词 。
而且很多诗词间是有因果关联的,例如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似是两首毫不相关的诗词,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苏轼在黄州的经历后,就会知道,其实这两首词是有前后因果关联在的 。具体什么关联呢?我们先来讲个故事:
《东坡志林》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 。”
翻译一下就是: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 。苏轼想在那里买几亩田,于是去实地考察,(途中遇到下雨,淋完雨写下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毕竟苏轼是年近五十的人了,淋了雨于是得了病 。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病好之后,苏轼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笔之处,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于是苏轼触景生情作了一首歌 。
这首歌便是《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和《定风波》一样,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都充分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随缘自适、旷达乐观的性格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序: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我们不用再过多介绍,我们都知道经历了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后,苏轼经过王安石、司马光都能人求情,在入狱130天后被贬谪黄州 。黄州可以说是苏轼人生的最低谷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黄州也是苏轼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很多流传千古的佳作都是在这期间完成的,同时也对苏轼后来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这首词,便可略窥一二 。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兰溪静谧幽雅的自然环境: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词的下片,词人开始抒怀,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只会感叹时光流逝 。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 。白乐天在《醉歌》中有唱:“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长歌行》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句劝谕年轻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李后主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