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有一物,霉运挡不住,财神不留步! 墙上有裂缝影响风水吗( 三 )


还得来说一说炎帝神农氏这个称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两个称号呢?文献资料似乎对此已作了解释 。王符说:“身号炎帝,世号神农 。”《世本·帝系篇》云:“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史记补三皇本纪》云:“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始教农耕,故号神农氏 。”《易》云:“以火承木,故为炎帝 。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这些解释固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似乎仍然是“语焉不详”,缺少具体可感的信息 。比较而言,何光岳先生的解释应该是最为具体的,因而也较为合理 。他解释说:神农和炎帝是同一个氏族的前后两个不同时代的首领名称 。神农氏这个名称在前,氏族首领叫神农氏,氏族以首领的名称命名,也叫神农氏 。后来,这个部落出了一个有名的首领叫炎帝,或者说,南迁以后,这个氏族部落的首领改称炎帝,同样,人们也以他的名字来作为氏族部落的名字,这个氏族改名为炎帝部落 。这样两个时代的其他首领都沿用神农、炎帝这样的称号,所以,炎帝神农氏这个称号和氏族部落世代也就流传延续了八代或十七代,达一百二十年或五百二十年之久 。但是,这种解释至少与《逸周书·尝麦》等古籍的记载不一致 。看来,对这样的问题还是存疑为好 。
我们现在不妨以何光岳先生的解释为据来说炎帝神农氏与榆罔的关系:榆罔是炎帝神农氏这个氏族部落系统中的第八代首领,一个杰出的首领 。因为他在农耕史上的重大贡献,而在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系统中的众多首领谱牒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
那么,这个叫榆罔的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首领为什么来到潞水呢?
先来看一看文献资料 。《史记·五帝本纪》对此透露了一定的信息 。司马迁写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 。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这些记述暗示了这样的信息:
其一,黄帝轩辕氏部落崛起的时候,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开始走向衰落 。这时,这个氏族部落已无能力控制其它氏族部落,最终因为一系列的内忧外患而逊于黄帝轩辕氏部落 。从此,黄帝轩辕氏取代炎帝神农氏而为天下共主 。
其二,在黄帝轩辕氏取代炎帝神农氏的过程中,内政方面,黄帝轩辕氏经过了“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的励精图治;外交方面,黄帝轩辕氏有过“抚万民,度四方”的努力,还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这样的重大战事 。
【墙上有一物,霉运挡不住,财神不留步! 墙上有裂缝影响风水吗】其三,阪泉之战可以说是炎帝神农氏反黄帝轩辕氏取代天下共主地位的反击战 。这场战争之后,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与黄帝轩辕氏氏族部落之间是什么关系?黄帝轩辕氏征蚩尤的涿鹿之战时,有过“征师诸侯”的外交、军事活动,这项活动中的诸侯是否包括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还有,蚩尤与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是什么关系呢?这些信息很有弄清楚的必要 。
一般的历史书籍认为,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中的成员 。他趁自己的氏族部落在阪泉之战中大败,大伤元气的时候,发动内乱并打败自己的首领,一度取得了氏族部落的领导权 。可能,蚩尤是个鹰派人物,不甘于被黄帝轩辕氏打败的命运,有过整兵再战黄帝的举动,这就是涿鹿之战 。所以,黄帝轩辕氏部落乘机与既吃了败仗又大权旁落的炎帝神农氏联合,在涿鹿大败蚩尤 。对此,《逸周书·尝麦》做了明确的记载,原文是这样的:“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翼 。”很明显,前面所说的“帝”,应该是黄帝,后面所说的“赤帝”应该是炎帝 。这些记载基本上可以解释上述疑难问题 。还有一些记载认为,与黄帝轩辕氏合作打败蚩尤的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首领就是榆罔 。清代大学士傅恒、刘统勋、尹继善主编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轩辕氏》载:“蚩尤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以暴于天下,兼并诸侯,攻炎帝榆罔,榆罔逊居涿鹿 。”《吕氏春秋·慎势览》载:“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至榆罔失 。”这些记载明确的告诉我们:与黄帝轩辕氏进行阪泉之战的,以及后来与黄帝轩辕氏联合,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的都是炎帝神农氏榆罔 。这说明炎帝神农氏到榆罔时代,至少在北方地区,已是彻底衰落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榆罔可能应该是炎帝神农氏氏族部落在北方地区的末代首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