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中国式的家庭溺爱造就了部分孩子全“依赖”式,依赖坐实让“伸手要”变得理直气壮,于是在中国才有的“依赖族”便形成了,特别是在相对好一点的环境中,孩子过了二十岁仍然不能离家独立,仍然要在家啃老,更有甚者结婚成家后仍在家啃老,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依赖族是个相对大的群体,啃老族只是依赖族中其依赖彻底坐实的部分人…在溺爱的环境中,为什么是其中部分孩子变成了“依赖族”而不是全部?因为人成长之初,都有行为举动参入仿效大人的过程,“学着做”很重要,被很多大人忽视其中的真理…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维护因为溺爱而过头了,家务活大人全包揽,什么也不让做,切断了孩子“学着做”的兴趣和愿望,以至很多城里(或条件好一点的农村)孩子过了二十岁,仍然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什么家务活都不会,成为家务活全盲的依赖族 。
一个人的责任感担当之心,不是在后天凭空突然就有的,而是人自身依赖与仿效过程中,在依托“学着做”的感悟中延伸出来的,幼儿期式的全依赖不经历“学着做”,也就不会让“试着做”与家人的监督分离,同时也是与大人的担当分离 。比如小时智力不成熟,大人耽心孩子丢失,才形影不离(监护);但到了青少年期,又有下一步的问题,父母一旦离开,生活依赖无着,衣食住行就找不着方向…没有经历学着做,什么也就不会做,“不能断奶”式的生活,怎能分离家人担当?
“学着做”本身就是一种担当的起步,学着做到学会做,才可以在某一单项(事情)上,做到让自身依赖习性的剥离,也是与家人既有担当的分离 。学着做的事情多了,学会做(到能做)也有了相对独立的形为体系,全依赖模式也就可以逐步转项,做到多项行为独立 。学着做到学会做,再到敢作敢为,是个渐变的过程,也是从依赖模式中逐步洗牌到能独立做的过程…
归根揭底,人的成长,从全依赖到完全独立(而无心依赖)始于幼小时的行为仿效,也是在"学着做"中感悟到了担当的“能为”和“可为”,从“学着做”到“学会做”,才得以拓展人当初担当的“所为”之实…
一个成熟的人担当是自举行为,是靠自觉主动去完成的,靠引领而不能自举,不可能有担当的拓展之势 。为什么父母行为能力残缺的家庭孩子,行为能力又早成熟呢?因为原生家庭(为孩子)的全方位担当缺失,造就了孩子成长期经历了过多的“学着做”补位,原生家庭条件有限的“自然式”过早断奶,造就了孩子无从“依赖”,维系生存只能靠“自身做”取代(一般健全式的家庭依赖) 。“穷人孩子早当家”也迎合这一逻辑 。
总之依赖与担当就是一个相互转换的互为话题 。大人的全担当成全了孩子成长当初的全依赖,大人如果只是部分担当,也就让孩子的成长期有了“早当家”的经历;从另一角度看,是孩子“学着做”置换了自身的部分依赖,即取代了大人部分残缺(或者说不到位)的担当…至于溺爱造就了孩子任性妄为或为所欲为,以及环境条件造就的胆大敢为和胆小慎为这是另外的话题 。
这里可以发现一种逻辑:就是在担当与依赖的互动中,全依赖缺失,就会造就“学着做”到学会做,以至有了习惯做,成长过程无形之中的依赖缺位,造就了自身的担当(置换依赖)凸显,这可以定义为个人经历的【担当代位原理】 。之所以有“代位”二字,是因为幼小能力不足时,应有的家庭依赖缺位,在依赖与担当的二元互动中,一方失位只能让另一方填位 。
同理,一个姑娘在父母名下依赖习惯了,“学着做”空白,试着做缺位,曾经的过往是家务由家人全承包,“伸手要”索取习惯了,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个人生存行为不独立,决定了本人持有情感依赖,和物质需求上的依赖将依往持续!恋爱也不例外,“伸手要”来索取只是换了寄主,由父母转移到了男朋友身上 。过去在父母面前“伸手要”显得理所当然,今天在男朋友面前,当然同样是“理所应当”!
- 已婚女人梦见死蛇预示着什么 梦见死蛇是什么意思 周公解梦
- 每日励志语录
- 中国人为何要过美国人发起的父亲节?是中国没有关于父亲的节日?
- 战神为何变成魔煞星
- 女人再忙,也要让家里这3个位置“保持干净”,日子会越过越顺!
- 学技术应该先学烫染还是剪发?为何?
- 为什么有的人总听不进去批评的意见?
- 适合女人在家挣钱的方法推荐
- 你觉得哪些是夏天独有的景色?
- 女人该如何提高魅力和气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