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用“安慰剂”是没有可用的药物还是有实际效果?

所谓安慰剂就是质疑药效甚至否定药效 , 也可以说是忽悠患者 , 兵不厌诈 , 以达到安慰患者 , 使患者充满信心 , 增强免疫力 。但是安慰剂 , 指的是药物组成 , 不是单纯的言语安慰和精神鼓励 , 依据是有药 。说到这里我更加是外行了 , 题主的意思是疑惑给患者开的药是不是针对症状有效 , 我不懂指的是那些药剂 , 是迷魂药之类吗 , 中药西药都有 。我相信医生不会开迷药 , 而是根据经验和三思 , 开出针对病症的药 , 只是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 医生开药的同时都会安慰患者 , 医生尽了医术医德 , 有效无效看事实 。条件不允许 , 允许的话相信谁就叫谁看 , 美国愿意接收就到美国去 , 相信祖国就配合治疗 。
这篇文章读一遍可能对你会有更多的邦助!
安慰剂对照是新药上市前必须做的三期临床 , 必须1.有足够数量的样本量(至少几百-几千) 。
2.入组样本必须隨机(大多电脑选择)分为二组 。
3.必须双盲即除了研究者外 , 医方和患方都不知道A或B哪种是新药 , 哪种是安慰剂 , 因为外形一样 。
4.安慰剂可以是临床获得认可有疗效的另一种药物 , 也可以用淀粉做成外形一样的“新药” 。
国际上公认安慰剂效应达到33% , 也就是服用淀粉做成的假新药三个患者人中这可能有一个有症状改善的疗效 , 这部分症状大多属于功能性的症状 , 即不是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 。因为不良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中主管情绪的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轴引起各脏器产生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躯体不适症状 。这些患者常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 服了“新药”后起到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 使功能性的症状缓解 。
【对患者用“安慰剂”是没有可用的药物还是有实际效果?】同样暗示心理重的人因为不知道“新药”(安慰剂)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 于是出现了是药三分毒的担忧心理 , 也会产生一些功能性症状的副作用 , 比例可高达15%-20% 。
这就最大程度达到公正性、可比性、免除心理暗示产生的影响导致疗效评估不客观 。
当然安慰剂是已上市应用的药物可以通过三期临床来比较新药的效果和副作用 。
2020.2.11
我是药师一枚 ,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安慰剂“是个什么 。
安慰剂在百科中 , 称它为假药 , 为什么呢 , 因为它不含任何药物成分 , 对病人只有安慰的作用 , 但是它的外观、气味、颜色、重量等等都和要做实验的药物一样 , 相当于以假乱真 , 跟实验做一个空白的对照实验 。
这个安慰剂一般是精神作用 , 起到一个暗示的效果 , 在这次有名的实验中 , 它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患者能不能达到”自愈“ , 实际上对于新冠状病毒肺炎 , 我们没有特效药 , 但是我们知道其他的抗病毒药物都有自己所克制的病毒 , 所以我们推断 ,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有可能是瑞德西韦 , 因此我们做了临床试验 。这次的临床试验在整个药物的上市前是最后一次 , 它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而这个随机双盲试验是级别很高的科学试验 , 能够说明它到底是不是特效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