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前景怎么样?就业有没有达到饱和?( 二 )


3.薪酬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000元,关于会计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月薪在1500以上,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的显示水准,这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的产生 。
4.社会的选材要求提高 。目前会计类毕业生形成了“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
5.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会计类专业是大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之一,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

会计专业的前景怎么样?就业有没有达到饱和?

文章插图
会计专业的前景怎么样?就业有没有达到饱和?

文章插图

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是当前一个社会问题,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式更加严峻 。而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就业结构问题,即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企业在寻找优秀人才,也很难找到真正胜任工作的人才,招聘成本很高;另一方面却有大量毕业生就业不理想或很难就业 。据调查研究,造成这种怪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 。造成其就业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实践少 。俗话说:会计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行业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校不知道去实践,增长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做铺垫 。
2.自身认识的错误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的阶段,已不再是昨日的“英才教育”阶段 。但部分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使自身丧失进取心,妨碍综合素质的提高 。
3.依赖性强 。一部分大学生将就业的希望盲目寄托在关系网上,对父母及老师的依赖过多,总是期望他们给予帮助,提供就业 。一方面低估了自身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
4.对自身职业缺少设计和规划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职业观念淡薄的现象 。
5 .对自身的要求不高,不肯吃苦 。现在的大学生认为寒窗十余载,考上大学,就一切万事大吉了 。所以懈怠了,高中那种奋勇拼搏的劲头消失了,晃晃度日,不肯付出努力去提高自己 。
6.高校缺少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人才市场中出现“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现象,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 。
会计专业的前景怎么样?就业有没有达到饱和?

文章插图
会计专业的前景怎么样?就业有没有达到饱和?

文章插图

会计类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会计工作 。所以,会计学专业的就业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可在这些单位从事财会工作,还可从事审计实务工作、咨询服务工作,也可经进一步培养,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若取得领跑会计职业市场的四大证书之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优势更是明显:薪水高,地位高,注册会计师在企业改制,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等不同领域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择业面广,一旦拥有CPA证书,既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也可在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从事相关工作;交友面广;职业生涯长 。
劣势:(1)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工作时间锻炼 。会计类毕业生技术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 。因此,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 。(2)全国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设置较多,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的开办使得毕业生人数超过社会需求 。(3)招聘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 。迫于现在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已经把对会计的研究推向精尖化,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等领跑会计职业市场的证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