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山是全球最矮的山,仅高0.6米,为何称之为山?( 六 )


如果这仅仅是一颗石头,那么就不可能被称为山,正因为历史上人们对其进行了挖掘,发现下面连着巨大的山体结构,始终不能挖到根基,而且越往下,石体的分布范围就越广,根本无法测定其深度和分布规模,所以人们才打破了对其以石头命名的思维惯性 。
围绕静山到底是不是山,其实人们已经争论了上百年了 。如果严格按照现行对于山体的判断标准,那么静山的地位肯定会受到质疑,因为在地理学上,对于山体来说主要依靠高度来进行判定,高度大于1000米的称之为高山,高度介于350米至1000米之间的称之为中山,而高度介于150米至350米之间的称之为低山 。那么,高度低于150米的地貌,一般情况下不被冠以“山”的名号,而称之为丘陵或者岗地 。
但是,如果根据地质学的标准来判定,山体则与高度的关系不大,而是与“根基”密切相关,只要是露出地面的山体与古老的地下根基紧密相连,而地下相连的部分又分布面积极广,那么无论露出的部分有多大、有多高,则都可以被冠以“山”的名号 。而像静山这样被土壤埋起来的山体,在地质学上叫它“潜山” 。
经过地质学家的初步判断,静山所在区域,从大的尺度上看属于环渤海沉积盆地的范畴,在上千万年以前这里曾经存在着高大的山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到白垩纪晚期之后,这里的地面开始发生地质沉降,渤海以及山东省境内的低洼平原就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 。
从地质勘测结果来看,这一区域的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地质作用所产生 。环渤海盆地可以划分为三个地质构造区,即东部、西部两个走滑构造带以及中部的一个拉分构造区,在这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在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分裂、沉积和沉降现象,在全新世晚期之后沉陷作用越来越明显 。
据推测,在大约100万年前,泰沂山系的规模还是比较庞大的,而静山作为泰沂山脉的余脉,其高度也较为可观,不过随着地面的沉降以及新沉积岩体覆盖作用的持续进行,静山的周边区域逐渐被埋了起来,最后只留下一个石老山体的头部 。
当然,静山到底属不属于古代潜山露出地表的部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地质勘探才能最终确定 。为了有效保护静山,寿光县已经将其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并制定实施了三项有针对性地保护措施,一是禁止砸山采石,二是不能对其进行深挖,三是禁止在静山附近进行建设活动 。为了响应号召,当地的农民在耕种土地时,也刻意地与静山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农业生产活动对静山产生不必要的破坏 。
因此,并非是没有人敢攀登静山,连珠穆朗玛峰这样的世界最高峰都有人敢于攀登,何况高度才0.6米的静山呢,正是由于这座山的娇小玲珑,使得当地对其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得人们不能随便攀登而已 。
正常情况下,我们对山的印象都是巍然屹立、峰峦雄伟、高耸入云等等 。而在寿光境内,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的静山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这座山东西最长1.24米,南北最宽处0.7,最高处距地面0.6米,最低处0.1米 。这座山不是无人敢登,而是无从登起,实在太矮,前一秒上山,后一秒下山,如果腿长一步就能跨过去 。如果周围种植玉米,甚至无法找到静山 。
从地质学角度来说,山不在于多高,有根即可,静山属于“古潜山” 。山东寿光地区属于环渤海沉积盆地,从白垩纪开始,这片盆地就开始沉降,几千万年之后,曾经高大的山体沉入地表,到如今,只剩下一个小脑袋,就像冰山一角,下面的庞然大物都被隐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