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门神是怎么来的,蕴含了什么文化?

古代的门神是怎么来的 , 蕴含了什么文化?这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先来看一下 , 什么是门神呢?就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 是民间信仰的守门户的神灵 , 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 , 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丰安等 。
再来看 , 古代的门神是怎么来的呢?相传 , 早期的两尊门神分别是神茶与郁垒 , 《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等典籍都有记载 , 随着时代的前进 , 皇宫、寺庙和民宅开始将秦琼与敬德、萧何与曹参、关羽与张飞等有名的文臣武将尊奉为门神 。后来演变为“门神画" 。再后来 , 家家户户农历新年张贴的一种"年画”就是从“门神画”演变而来的 。宋朝叫“纸画” , 明朝叫“画贴” , 清朝叫“画片” ,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 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门神与后来的年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 它们所蕴含的祝福平安健康的文化思想是一致的 。从早期神衹信仰、驱邪消灾 , 到后来的祈福纳祥、欢乐喜庆 。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 , 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随着时代发展 , 已成为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的载体工具 。传统文化是年画的根和魂 , 只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在传承 , 年画就不会消失 。这种民俗艺术的根会永远存在 。
门神是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 , 影响深远 , 源远流长 ,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歌谣说:“门神门神骑红马 , 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 , 大鬼小鬼进不来 。”门神俨然是一个主持正义、驱恶护善的勇士 , 概括了古代贴门神风俗的基本观念 , 那就是渴望摆脱灾难 , 拥有幸福 。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 , 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 , 用以驱邪避鬼 , 卫家宅 , 保平安 , 助功利 , 降吉祥等 , 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
相传上古的时候 , 有神萘郁垒俩兄弟 , 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 , 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 , 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 , 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 , 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 , 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
然而 , 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 , 却不是神茶、郁 垄 , 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 , 短衣大裤长剑 。为汉书作注的晋朝人晋灼认为 , 成庆就是荆轲 , “卫人谓之庆卿 , 燕人谓之荆轲” 。
我认为比较完整讲述门神上位原由的应该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 , 其间杀人无数 。既位后 , 身体极差 , 夜间梦寐不宁 , 多做恶梦 , 常见崇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 , 鬼魅呼叫 , 使前后殿宇 , 36宫 , 72院夜无宁静 , 李世民惧之 , 告诉群臣 , 然宫内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 , 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惧 。月余后 , 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 , 召众将群臣商议 。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 。是夜 , 果然无事 , 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员齐声喝彩 。然久而久之 , 太宗念秦琼 , 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 , 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 , 怒目发威 , 手持鞭锏 , 悬挂于宫门两旁 。此后邪崇全消 。后世沿袭此法 , 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 , 至今长盛不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