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和考生对杭州中考数学卷第13题、科学卷第8题评分产生质疑,官方回应:数学题存在两个合理答案。你怎么看?

合理答案只有一個,很明显pi的默认取值 在题中没有明确要求取小数点后几位情况下 默认取值范围是3.14而非3.1 。本题要求答案取值到各位,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113 。那些说112也正确的人或所谓的砖家都是出于自己利益考虑 。本次风波越闹越大,教育局聚集的家长也越来越多,看考试院怎么表演收场 。
毫无疑问,这道题的唯一正确答案就是113,112是绝对错误的答案 。看似这道题用到的知识点很简单,那命题者到底在考查学生什么呢?我觉得,是在考数学的应用素养和应用思维 。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同时,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数学是为了应用(极少数从事数学研究的是特例),是为了在生活中在经济领域在工程领域在设计领域在科研领域等等的应用 。“结果精确到个位”,对这七个字的理解和把握,一点不能偏废,这关系到卫星精确入轨等大是大非的问题 。十位数与pi值相乘结果要求精确到个位,那pi值就必须取到小数点后两位,万位数与pi相乘结果精确到各位,那pi值就必须取小数点后五位 。用计算结果113,大桥成功顺利合龙,用112,中间就会留一条大缝,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杭州考试院严重错误,这么一和稀泥,会严重误导老师的教学引领方向,不能引领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严谨的数学应用思维,也严重曲解了命题者的意图,真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手边没有杭州的这本教材,不知道是教材错了还是理解错了,如果是教材错了,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总分剔除该题,绝对不能和稀泥认定错误的答案112是正确的 。还有一个知识点必须厘清,pi与pi值,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这里就不展开了 。补充一下,这道题和今年高考全国卷一那道“维纳斯”题,有异曲同工,遥相呼应之妙 。那道高考题难吗,一点不难,初二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就完全能答出来 。为什么那么多考生被难住?就是数学应用思维不足,就是对值域理解不够,就是快速计算近似值的能力不够 。
圆周率如果没有特别要求都是默认按3.14取值的,答案要求精确到个位,很明显113是正确的,其他答案应均不得分 。
这是一道语文题!
按考试院说的112也对的话,假如结果是360π,要求保留到个位,π取3.1、3.14、3.142,对应结果保留到个位分别是:1116、1130、1131,有三个答案了,如果是36000000000π呢?那岂不是有没完没了的答案了?是题目出错了吗?
我认为这是一道语文题!考的是对括号里“答案保留到个位”的理解!
如果题目要求是“π取小数点后一位”或“π取3.1”,那毫无疑问,在过程中,π直接可以用给出的值参与运算,结果也必将唯一!
“答案保留到个位”,是对算出的结果再进行精确,不是对计算过程中π的精确度要求 。
记得以前上学,无论学期考试还是升学考试,在卷首或题目后都有备注圆周率的取值范围,这次事件问题就出在忽略掉提示,导致大范围的争议 。
我用3.1415926算了下也是113
科学第8题,请专家仔细看看题目中问的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并不是问哪个血管里的血易与氧结合!按课本内容及生化知识,应该是肺泡中的毛细血管,根本不是答案里的甲,乙,丙,丁,这种不严谨的出题,不负责任的专家,真是害了学生,害了教育!
无独有偶,不光是中考,连高考都有,2018年高考,参加的考生想必记忆犹新,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8题出现单选题双答案 。
2018年理综全国I卷,该卷第一部分为单选题,共13小题,每道题6分 。前6题为生物题,后7题为化学题,而受到关注的第8题是一道化学题 。题面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项为“蔗糖、果糖、麦芽糖均为双糖”,B选项为“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