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的意义是什么?主要是教育活人什么呢?

记住亲人 。学会感恩 。保持敬畏之心 。
让我想到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
包括最后,小男孩用音乐唤起了“患病”太奶奶被封存的记忆,忆起了她去世很久很久的爸爸 。她的爸爸才没有因被世人遗忘而“最终消失” 。
所以,故去亲人,不可忘 。
以前,我们有祠堂,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存放有家谱和祖先牌位 。或者一个小家庭里,也会设立亲人的“牌位” 。
那时,如果家族中有人犯错,“惩戒”措施是要在祖先牌位前进行的 。那种“家法”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 。或者说,是那时的人们最不可挑战的“家庭教育” 。
在“祖先”面前说话是庄严的,是有敬畏之心的 。你会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心中既会升起一种“责任感”,也会有“助力” 。
更会明白 “传承”的意义 。
现在的清明时节,也有很多单位团体的组织慢慢加入了“祭扫”活动,这是非常好的“教育体验”,大家会更有“凝聚力” 。
扫墓的意义有两种,第一种是家族扫墓,让自己能够知道根深叶茂,能够知道这个家族的发展史,能够激励自己向家族成功人士看齐,中国人很讲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扫墓,就是为了激励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这么一种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扫公墓,小公募就是要为理想而奋斗的,就是要教育后人向前人看齐,为真理而斗争
自明代以来,清明便是个带着份量的节气,而随着近年营奠入法,我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也被匀匀整整地摊进了整个三月四月——渚涯重望,芳草旋生,初临春回的人们却总是甘心为那一晌怅触平减去几分轻浮的 。
对父母的愧疚,对亲人的思念,生活经历上爱的缺乏,内心的伤痛,统统都化成一种仪式——扫墓,来得到集体的情绪渲泄与心理安慰 。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明节是一场集体心理治疗仪式 。
今时今日,在互联网的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这杂乱的碎片化的信息从中,大量的社交应用,消磨了彼此见面的热忱 。经过无数道动态私信时间线的切割,似乎再也没有倾诉的热情了 。
而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看望,也是一种和已经逝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连接方式 。通过一种回归的方式,让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联结在一起 。清风徐徐、细雨丝丝,回到最初的、自己最习惯的那个亲人,以及最习惯的状态,才能消解孤单、找回自我 。
在西方亲人死去基督教徒认为,死者会到上帝那里,所以不应太过悲伤 。而在中国,往往一个人的死去就意味着生离死别 。对于中国人来说,死亡差不多是最惨烈的离别,即便是对于逝者确实是一种解脱 。但我们无法在天堂相见,也无法在阴间等待 。此生缘尽,或许就永远无缘 。
而每到清明时节,扫墓或许是我们和死者之间仅有的连接方式 。因此在所有团圆的时刻,都有一份悲哀在至亲的心中 。
凡是经历着重要亲人去世,背负心理创伤重担的朋友,每到这个时候,悲伤如许,不知缘由 。这里面就有潜意识的原因,还有中国几千年文化所成的民俗心理沉淀 。平时,我们都要以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事,不能尽情地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而清明节的祭奠仪式便给人们提供了哀伤的一个心理过程 。
通过固定的仪式,众人聚集得以分享和获得支持,个人对死者的哭诉,意味着个人的冲突和痛苦,用社会和文化可以接受的方式得以表达 。哀伤的过程,起到最实际的意义是,舒缓情绪、避免形成创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