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经逢原》
何首乌,生则性兼发散,主寒热疟,及痈疽背疮皆用之 。今人治津血枯燥及大肠风秘,用鲜者数钱,煎服即通,以其滋水之性最速,不及封藏,即随之而下泄也,与苁蓉之润燥通大便无异,而无助火之虞 。肠风脏毒,用干者为末,米饮日服二、三钱有效,盖其内温肝肾,外祛少阴风热之验也 。丹方治久疟,用生干何首乌一两,柴胡三钱,黑豆随年数加减,煎成露一宿,清晨热服,若夜疟尤效,乃散中寓收,补中寓散之法 。
(4)《本草求真》
何首乌,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与地黄功力相似 。独冯兆张辩论甚晰,其言首乌苦涩微温,阴不甚滞,阳不甚燥,得天地中和之气 。熟地、首乌,虽俱补阴,然地黄蒸虽至黑,则专入肾而滋天一之真水矣,其兼补肝肾者,因滋肾而旁及也 。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为益血祛风之用,其兼补肾者,亦因补肝而兼及也 。一为峻补先天真阴之药,故其功可立救孤阳亢烈之危;一系调补后天营血之需,以为常服,长养精神,却病调元之饵 。先天、后天之阴不同,奏功之缓急轻重,亦有大异也 。况补血之中,尚有化阳之力,岂若地黄功专滋水,气薄味厚,而为浊中浊者,坚强骨髓之用乎?斯言论极透辟,直冠先贤未有,不可忽视 。
(5)《本草经读》
何首乌,余于久疟久痢多取用之 。盖疟少阳之邪也,久而不愈,少阳之气惯为疟邪所侮,俯首不敢与争,任其出入往来,绝无忌惮,纵旧邪已退,而新邪复乘虚入之,则为疟,纵新邪未入,而荣卫不调之气自袭于少阳之界亦为疟 。首乌妙在直入少阳之经,其气甚雄,雄则足以折疟邪之势;其味甚涩,涩则足以堵疟邪之路,邪若未净者,佐似柴、苓、橘、半,若已净者,佐以参、术、耆、归,一、二剂效矣 。设初疟而即用之,则闭门逐寇,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久痢亦用之者,以土气久陷,当于少阳求其生发之气也,亦以首乌之味最苦而涩,苦以坚其肾,涩以固其脱;宜温者与姜、附同用,宜凉者与芩、连同用,亦捷法也 。此外,如疽疮、五痔之病,则取其通经络;瘰疬之病,则取其入少阳之经;精滑、泄泻、崩漏之病,则取其涩以固脱 。若谓首乌滋阴补肾,能乌须发,益气血,悦颜色,长筋骨,益精髓,延年,皆耳食之误也 。凡物之能滋润者,必其脂液之多也;物之能补养者,必气味之和也 。试问涩滞如首乌,何以能滋?苦劣如首乌,何以能补?今之医辈,竟奉为补药上品者,盖惑于李时珍《纲目》不寒不燥,功居于地黄之上之说也 。
(6)《重庆堂随笔》
何首乌,内调气血,外散疮痈、功近当归,亦是血中气药 。第当归香窜,主血分风寒之病,首乌不香,主血分风热之疾为异耳 。故同为妇科要药,兼治虚疟,并滑大肠,无甚滋补之力,昔人谓可代熟地,实未然也 。
(7)《本草正义》
首乌,专入肝肾,补养真阴,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涩,性则温和,皆与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气,具有阴阳平秘作用,非如地黄之偏于阴凝可比 。
好古谓泻肝风,乃是阴不涵阳,水不养木,乃致肝木生风,此能补阴,则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亦其所宜 。但此是滋补以息风,必不可误以为泻肝 。
(8)《何首乌录》
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 。
(9)《日华子本草》
治一切冷气及肠风 。
(10)《开宝本草》
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
- 司藤大结局司藤和邢西竹什么关系
- 麦芽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 阿德福韦酯片的功效与作用
- 云苔草的功效与作用
- 椒沉丸的功效与作用
- 念珠根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 圆节山蚂蝗的功效与作用
- 椒苄丸的功效与作用
- 揭风汤的功效与作用
-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