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 二 )


《汉书·京房传》载焦赣之说“長於災變,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 。以風雨寒温為候 。”颜注引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為三百六十日 。餘四卦震離兊坎為方伯監司之官 。”
焦氏之法自然是受到孟喜卦气说的影响 。只是孟喜以四正卦主四时,余六十卦分配365又1/4日,所以一卦管6又7/80日 。
【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而焦氏将六十四卦全主一年,其具体的值日安排,据《焦林直日》,则是六十卦每卦直六日,四正卦各主一日,于是仅得364日,显然比较粗糙,但焦氏不是为了卦气说而是占卦,所以不用考虑这么多(后来京房改进了此法,以四正卦每卦主73/80,又削减其各自之前一卦)
其占法是:
“每两节气共三十日,管五卦,逐日终而复始,排定一卦,相次管六日 。凡卜,看本日得何卦,便于本日卦内,寻所卜得卦,看吉凶 。”
比如,本日占得一卦为泰(B),然后比如今日在小满次侯,则所管摄的为乾(A),于是查找A之B,为乾之泰,即据此占验为“載日晶光,驂駕六龍,禄命徹天,封為燕王” 。
——————————————————————–
但是《易林》的这种编排方式,的确容易引起人们本卦、之卦的误解 。即把A理解为占卦时所得,把B理解为动爻之后所变的卦 。
朱子便是如此理解 。《易学启蒙》专门讲到静爻、一爻动、二爻动、乃至六爻皆动时如何占断 。最后他列出变占图,说“於是一卦可變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 。所謂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又说:“以上三十二圖反復之則為六十四圖,圖以一卦為主而各具六十四卦 。凡四千九十六卦,與焦贑易林合 。然其條理精宻則有先儒所未發者,覽者詳之 。”所谓比焦氏详密,是指在卦的排列上,焦氏以今本六十卦为序,朱子以卦变为序 。
但这究非焦氏本意 。
====================================================================
以上写作时间2012.7.27.
以上的说法,是易学界一些已有的见解 。不过最近因为新出《易林彙注》,我又产生了对此书的兴趣,重新把问题考察一下,发现没有说的那么简单 。
单就说《易林》作者吧,尚秉和是易学名家,专研易林,而以易林确为焦延寿所作 。但是专门作易学,或许对文献、事实有所忽略 。所以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在前人基础上专门辩白今所见《易林》乃新莽时崔篆作,而非焦延寿作 。
考证易林非焦延寿作的,主要是这么一个思路:(1)今传《易林》中有昭君、傅太后等元、成及新莽时事;(2)焦延寿卒在元帝前;(3)类书所引有“崔赣”
由此可见,焦延寿的生卒年成为他们争辩的一个关键点 。因为《汉书·京房传》中并未明确记载焦延寿的活动年代,于是在余嘉锡先生之前,大家就是凭着那点材料吵来吵去,都是猜 。不过余先生找到几条新材料作为基点,进行推算,结果得出焦延寿卒在元帝初的结论 。
不过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士马新钦作《焦氏易林作者版本考》,力驳诸家特别是余嘉锡先生之说,指出《易林》确为焦氏之作 。其反驳亦不过三点:(1)今传《易林》中无昭君、傅太后等元、成及新莽时事;(2)焦延寿卒未必在元帝前;(3)历代多引作“焦赣” 。
马博士的反驳是可以成立的 。余先生等人未免怀疑的太猛;而当其判定绝对是崔篆,则独断的意味又太强 。
那么,今传《易林》真的就必然是焦延寿所作了?似乎亦未必 。我们知道,京房被崇拜为大仙之后,托名京房、或者以京房为基础的著作不计其数——这些肯定不全是京房著的,然而又不能说没有京房的痕迹 。“林”类著作亦类似 。总而言之,古籍的流动性并不仅限于先秦,在汉代之后虽然经书日趋固化,术数、杂技类的著作仍有相当大的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并未记载林类著作 。阴阳灾异和蓍龟都无此类著作 。而《隋书?经籍志》则记载了大量“林”类著作:有焦赣的《易林》、《易林变占》,费直的《易林》,京房的《周易集林》等 。它们要到东汉才兴起、繁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