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经白话文注释 甲乙经序原文及译文

魏晋名士皇甫谧42岁时患了严重的风痹症,从此半身不遂,卧病在床,加之耳聋,又错服寒食,十分痛苦,于是他开始研读《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各9卷)《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 。他发现这些医书“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于是乎“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 。”原书根据天干编次,内容主要论述医学理论和针灸方法,故命名为《针灸甲乙经》 。
《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 。对人体生理、病理,经脉循行,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系统整理考订针灸穴位,并重新厘定孔穴之位置,同时增补了典籍未能收人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49个,比《黄帝内经》增加189个穴位,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649个 。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针灸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针灸的临床运用 。
《针灸甲乙经》的主要成就和历史贡献在于收录穴名349个,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 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和别名,对穴位的排列和取穴方法具有独创,同时归纳了不同疾病的选穴规律,对后世影响很大 。同时,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的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对预防疾病和提倡早期治疗的重视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针灸甲乙经》既具有对前代经验的总结性,又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无论从文献学价值和指导后世针灸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针灸甲乙经》是继《灵枢》第一次对针灸学术总结之后的第二次总结,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作为一个伟大的医学家,中国针灸医学的集大成者,皇甫谧的贡献不仅限于医学方面,同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并不只限于《针灸甲乙经》和《帝王世纪》等著作 。他还给世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
经世致用、悬壶济世、不务虚名的求实精神 皇甫谧在出仕与归隐这两条道路之外,为中国古代文人找到了另一条成就自身的通途一既不为宦, 也不归隐,而是把目光投向经世致用 。
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义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 。”这是说一个人虽有忠于国家孝敬父母之心,但在国家危难、父母病痛的情况下却束手无策这种人有什么用呢?于是乎 在目睹了权贵们的血腥斗争之后,他立志不仕,抱病著述,潜心于针灸医学的研创,从而成为一位悬壶济世 、泽惠千秋的名医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皇甫谧42岁时患了严重的风痹症,基本瘫痪,他在给晋武帝上疏时说:“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 。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茶毒,于今七年 。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虐,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 。于今困劣,救命呼吸,父兄见出,妻息长诀 。”可见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很糟,即使如此痛不欲生,他仍然手不释卷,以无比顽强的毅力读书学习 。在遍览经典以及为自己扎针治病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和医家的奇方妙法,于是开始精研《黄帝内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将前人研究针灸学的成果进行整理总结,找出其规律 。在深入钻研时,他发现晋以前有关针灸的医书文辞古奥,且“文多重复”,于是他按照“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的标准编撰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