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荐赏】
笔下天然景 胸中自适情
——苏轼散文《灵壁张氏园亭记》解读
四川/王典馥(特级教师)
【有没有全文词藻优美华丽的文章,如抒情散文?】【原文展示】
灵 璧 张 氏 园 亭 记
(宋) 苏 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 。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州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 。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 。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 。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之泽也 。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履,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选自上海古籍版《苏轼及其作品选》)
【特色赏析】
和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一样,北宋文学家苏轼平生颇多磨难,几度遭到贬谪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由徐州知州改贬湖州知州,这是他贬谪生活的延续 。苏轼在赴任途中,至安徽灵壁境内,游览了该县赫然有名的达官豪富张氏的私人园亭,并应其子张硕之邀,即兴写下《灵璧张氏园亭记》一文 。
作品生动形象地描摹了张氏园亭的天然奇景,引而申之,藉此表达了作者或“仕”或“隐”的独到见解,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情愫 。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折射出苏轼人生态度与政治理念,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游记散文 。
一、笔下天然景:模山范水,精美有致
这篇游记,打破了传统游记一般先叙事,次描写,后议论的格局,首段即对张氏园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摹,手法新奇,语言鲜活,足见功力 。首先,作者用简省的笔墨,叙写了园外环境:翠竹,修长、繁密、挺直;杂木,高大、茂盛、幽深 。简笔勾勒,渲染气氛 。接着,浓笔重彩,描摹园中奇观:圆亭导引汴水的余脉,汇成园中的水沼池塘;采选名山的奇石,堆成园中的岩石土山;那池边的蒲苇莲草,构成了江湖的气象;那坡上的桐柏古树,显现了山林的灵气;那道旁的奇花异草,荟萃了京、洛两地花卉的神韵;那平畴的华堂高屋,集中了吴、蜀二处建筑的精华 。这里,作者运用骈偶整句,使用夸张手法,着力模山范水,极尽园亭美景,暗显逸致闲情 。在作者笔下,园中的花草,红绿相映,神采飞动;园中的林木,伟岸竞翠,情致盎然;园中的建筑,熠熠生辉,精美绝伦 。因此,“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这就是张氏园亭的独特景致 。作者满怀赞语,将其景致表现出来的效果,形象地概括为:“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文章不说可“养”园中主,只道可“养”园外客,侧面表现了园主的富豪,其笔法何其巧妙!
- 奥拉星手游有没有挂 奥拉星端游挂
- 大佬们,有没有那种可以阅读正能量书籍的APP,有什么推荐?
- 一到秋冬皮肤就泛黄变得暗沉,有没有什么美白的护肤品推荐?
- 妈妈不喜欢去理发店染发,有没有好一点的染发剂推荐呢?
- 古朗月行全文完整版 古朗月行拼音版古诗
- 战国策原文全文 战国策全文及译文
- 六韬全文及译文白话文 六韬原文及翻译
- 有没有什么不通过整容缩小鼻翼和鼻头的办法?
- 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出塞古诗翻译简单
- 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茅塞顿开幡然醒悟的?请拿来分享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