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概括主要内容 游沙湖翻译及赏析( 二 )


有很多传世的文章 , 妙则妙矣 , 却往往难掩人工斧凿的痕迹 , 这固然由于缘情写文、艺术高于生活的需要 , 很难避免 。但为此而缺少了“清水出芙蓉 , 天然来雕饰”的自然 , 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
文章千古事 , 得失寸心知!
就拿苏东坡散文的代表作《前赤壁赋》来说吧 , 文章后半部的议论确实精彩 , 但是却和生活实际不相符的 , 面对“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羽化而登仙”的赤壁美景 , 哪里容许你大煞风景地在此喋喋不休地长篇大论呢!
但是没得办法 , 这是在写文章 , 为了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感 , 所以在生活和艺术之间 , 生活退让给了艺术 , 才得以让苏轼把心中的所想所思汩汩而出 , 一吐为快 。只是成就了千古文章《赤壁赋》 , 可惜了赤壁美景沦为了背景!
《游沙湖》则没有了长篇大论的缺陷 , 而是摇曳清姿任天然地自然抒写 , 虽然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远远无法与《赤壁赋》相提并论 , 但是在自然鲜活方面却自有风姿 。
妙处二:虚虚实实 , 情感鲜活 。
《游沙湖》全文 , 全文写有的共有两行 , 四十三个字——“疾愈 , 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 有王逸少洗笔泉 , 水极甘 , 下临兰溪 , 溪水西流” , 是及其简略 。
叙事写人写词借以抒发情感的句子则占了绝大篇幅!
这样看来 , 似乎感觉全文虽以“游”命名之 , 有点名不副实 ,  似乎“游”变成了外在的借口与形式 , 不是重点 , 是次要的 , 通过“记人”“抒情”来抒发作者被贬黄州之后复杂的情感才是文章的中心!
但是仔细琢磨回味后却发现此种感觉颇有不当之处 , 难以体现苏东坡此文苦心孤诣的匠心所在 。
笔者发现 , 无论是记游 , 还是叙事、写人、写诗 , 无一处为闲笔 , 其中都寄寓了作者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 , 只是碍于被贬的身份和处境 , 难以直白地述说 , 只有虚虚实实地用不言之言的曲笔来委婉含蓄地表达罢了!
笔者试着就苏轼行文的顺序来进行一番剖析 , 借用《诗经》上的一句话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 如有不当之处 , 还请斧正 。
1、 开头叙事:“予买田其间 , 因往相田 , 得疾” 。
短短三句话 , 写了三件事:买田 , 相田 , 得疾 。
看似自然的事件却很是耐人寻味 。
“买田”——其实是向外界宣示“我苏东坡在黄州‘求田问舍’了 , 准备终老此间 , 不准备东山再起了 , 那些对我还抱有猜疑顾虑的人们可以放宽心睡大觉了”!
“相田 , 得疾”却又使得情感再起波澜——暗示了这种“求田问舍”的事情还是违背了苏东坡初心和人生理想的 , 使之患病 , 实际上得的是心病 。
从这三件事中 , 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隐约可以读到苏轼想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情感与心有不甘难以释怀的情感相交织的情况 。
2、接着写人:“异人”庞安常和我
在苏东坡的眼里 , 庞安常有三异:聋 , 颖悟绝人深了人意 , 善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