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要杀道人于吉?( 五 )


文章插图
许多人以此为据,认为孙策气量狭小、不肯容人,所以才会杀于吉而后快 。
然而,就在同一篇史料中,关于孙策的性格,还有这样的记载:“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
一个喜欢说笑话、性格豁达的人,会简简单单地因为面子问题杀人么?衔笔认为说不过去 。何况,孙策在下江东之前,还能够若无其事地在坑了自己老爹一把的袁术麾下效力,可见其在“忍”字诀上的功夫,并不是一个赳赳武夫能够做到的 。

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要杀道人于吉?

文章插图
如果要深究于吉的死因,应当结合当时孙策势力的整体处境来考虑——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建安五年,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时,孙策想要偷袭许都,也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
这个战略构想不可谓不大胆,然而,要轻兵深入曹操腹地,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根据地的稳固 。后方一旦不稳,深入腹地的孙策就顷刻间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
在这种情况下,于吉的出现,正好击中了孙策的软肋——在宴会之上,孙策的手下都纷纷去向于吉叩拜,这就证明了一点:孙策在江东的根基还并不稳固,人心的向背相当扑朔迷离 。
此外,于吉是个道士,善用符水治病,信众众多......这些行为特点与一个人非常相似——张角 。
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要杀道人于吉?

文章插图
于吉出身的琅琊,一方面是曹操势力区域,另一方面曹操的手下还有数十万黄巾军的余部——青州兵 。若说于吉和曹操方面没有一点关系,恐怕孙策打死都不会相信 。
如果当孙策出兵许都时,于吉在他背后再来上一手“孙氏已死、黄天当立”,孙策一定消受不了 。因此,为了确保后方安全,于吉,必须消失 。
至于孙策为什么要以这种名义杀掉于吉,原因很简单——“策阴欲袭许”,出兵许都计划都是高度保密的,那这个计划的保障工作自然也不能公之于众,以“幻惑众心”的理由杀于吉,只不过是一个最好的借口而已 。
所以,孙策与于吉过不去,彻头彻尾是出于“帝王心术”,而绝非是出于一时之气结果 。
也正因如此,评注《三国志》的裴松之,在看到陈寿对孙策“轻佻果躁,陨身致败”的评语时,非常不以为然的说道:“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势一则禄祚可终,情乖则祸乱尘起,安可不防微於未兆,虑难於将来?.....陈氏之评,其未达乎!”
衔笔书史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于吉必须杀,这个严重影响到了孙策在江东的威信 。
孙策用其父孙坚留下来的玉玺跟袁术换了旧部人马后,在江东立足,并建立有效的统治 。
而于吉是东汉末年黄老之派的人物,多次制作符水以治病 。百姓们把于吉当成活神仙,纷纷跪拜 。同时孙策军队中的一些高级将领也信奉于吉 。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 。于吉这时候已经影响到孙策的威信,为了以后自己能更多的统治江东,必须杀了于吉 。
何况于吉还是个道教的人,信奉的人这么多,要是振臂一呼造反,肯定有很多人追随 。毕竟东汉末年就是因为张角的黄巾起义导致朝廷名存实亡 。
小霸王孙策之所以要杀于吉,全都是因为于吉属于五斗米道的方士,在民间已经形成一定的号召力量 。而五斗米道与黄巾军的太平道其实是同样性质的宗教 。这对于刚刚统一江东的孙策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 。所以就把于吉杀掉了,为的是防止于吉借助信徒的力量在江东再发动一次黄巾起义 。这完全是出于巩固自己在江东的通知而进行的政治性的杀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