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对于李世民而言,远非妻子这么简单 。
首先,长孙家族,对于李世民极其重要 。(为了阐述那时家族联姻的意义,此处内容略作延伸)
北周、隋朝的统治集团,是形成于关中地区的贵族群体,被近代史学家冠以“关陇集团”的名称 。数十年来,他们之间互相联姻,形成了若干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
而李氏家族也出自这个集团,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朝,李虎、李昞、李渊,子孙三代都延续了唐国公的爵位 。
李昞的妻子、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北周柱国(最高武勋)独孤信的四女儿;而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七女儿,正是大名鼎鼎的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即,杨坚是李渊的姨夫,杨广是李渊的表弟 。
李渊的妻子窦氏,则是北周柱国窦毅之女 。而窦毅的妻子,则是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女儿,是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三位皇帝的姐妹,即:窦毅是宇文家族的女婿 。
李氏家族的地位可想而知,他们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自身的功劳固然不容忽视,但这种裙带关系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同样至关重要 。
而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同样出自名门望族 。
长孙家族为鲜卑贵族,源自北魏皇室拓拔氏,因为是宗室之长,就以长孙为姓 。早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时期,长孙稚就受封上党王;北魏末年,长孙家族进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其后英才辈出,比如长孙绍远、长孙览、长孙兕、长孙炽等等 。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催生了成语“一箭双雕”的神射手;终其一生,为瓦解、统御北方强敌突厥而努力 。根据他“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战略,隋朝软硬兼施、以夷制夷,轻松将强盛一时突厥瓦解、降服 。
长孙晟的第三任妻子出自渤海高氏,是大名鼎鼎的初唐名臣高士廉之妹,长孙无忌、长孙皇后都由高氏所生 。对了,高家出自北齐皇族,高士廉的祖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父亲高劢(高敬德)担任隋朝扬州刺史 。
这种庞大的裙带关系意味着什么?不可估量的社会资源 。
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年级尚幼时,长孙晟去世,他们由舅舅高士廉抚养成人 。作为贵族圈的老熟人,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可以理解为发小 。
据《新唐书》记载,早在长孙皇后年幼时,长孙晟就在哥哥长孙炽的建议下,与李渊家定下婚约;长孙晟去世后,长孙皇后13岁时,舅舅高士廉就将她嫁给了16岁的李世民 。
李渊太原起兵后,长孙无忌第一时间前来投靠,其后跟随自己的妹夫李世民征战四方,成为了最可靠的心腹,并立下了显赫功勋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担任宰相(仆射、侍中、中书令),在凌烟阁功臣录中排名第一 。
高士廉则在公元622年投靠唐朝,其后也成了自己甥女婿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 。玄武门之变中,他和长孙无忌积极出谋划策;贞观年间,也担任过宰相之职(尚书右仆射),在凌烟阁功臣录中排名第六 。
高士廉、长孙无忌能得到李氏的重用,当然与长孙皇后有关联;但他们的卓越贡献,反过来又强化了长孙皇后的地位 。
当然了,即使没有这一层关系,长孙皇后本人,已经足够优秀,她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贤后 。李世民对她,不仅仅是宠爱,而是敬重 。
长孙皇后自幼饱读诗书,“造次必循礼则”,极其遵守礼制;而且生性简朴,虽贵为豪族,但衣食住行仅仅秉承够用的标准 。
玄武门之变前,李氏兄弟日渐剑拔弩张,而相对于老成圆滑的李建成,耿直的李世民在李渊面前没少吃亏 。而长孙皇后竭力从中缓和关系,她比以往越发孝顺李渊,同时对后宫嫔妃也礼数周到,帮助李世民扳回了不少分 。
- 历史上最好命的皇后
- 故剑情深关于哪位皇后,汉宣帝的浪漫故事介绍?
- 顺治的皇后是谁
- 刘诗雯29岁生日,张继科却遭跳水皇后吴敏霞催婚,是怎么回事?
- 雍正的皇后嫔妃有哪些
- 唐朝凌烟阁功臣排名
- 历史中富察皇后的儿子永琏是怎么死的
- 汉朝历代皇后列表 汉朝的皇后是谁
- 弘历的皇后
- 明孝宗张皇后介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