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二 )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邻居找陶渊明喝酒,还劝陶渊明说:衣服破烂居住也不像样,实在算不得一个好的归宿,识时务者为俊杰,整个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你何不跟他们一样呢?
陶渊明回答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啊,但我天性如此,实在不能做到与世同,要去做官,那些东西也是能够学到的,但是违背我心,我实在不愿意,所以咱们喝酒可以,劝我的话,就莫要再说了 。
陶渊明的真,也在于这里 。
他不说做官那些事他学不来做不到,要学也是能学会的,但要改变本心而已 。
天性本来如此,要改变天性,他不是做不到,只是不愿意 。
“贫穷”有时候真的可以检验一个人 。
《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君子即便穷,也要持守气节 。
小人一旦穷了,就无所不为 。
人性,在“贫穷”面前,全部显露无疑 。
就当今社会,很多人在贫富面前,无疑都是“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但陶渊明却甘于贫困,在他流传下来的一百多篇作品当中,《咏贫士》七首明显就占据着相当的分量 。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
这是陶渊明的态度,宁愿饥寒交迫,也要固穷守节!
陶渊明为何要这样呢?
他既不想以此获得名声,那么为何还要这么贫苦地活着呢?
钱财富贵确实可以让人吃饱喝足,可是如果获得钱财富贵的方法是自己所不喜欢的,那么这值得吗?
生活贫困潦倒,看似困难多苦,可实际上守住了内在的圆满和快乐,不用改变自己的内心去做人做事,这难道是不值得的吗?这难道不是更富有的态度吗?
人的生性禀赋不同,所能适应的东西便不同,有些人攻于名利却不觉得难受,有些人宁愿自耕自种也不愿在人群中获得名声和钱财,这仅仅只是因为生性如此 。
我们常说顺其自然,其实顺应自己的本性生活,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
《中庸》里面有一句话说: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 。
什么是天命?
天命固然是上天的赋予,可是落在我们身上,就是那我们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一生的意义和缘由 。
我们的天命,就是我们的自然 。
遵循天命做事,才是自身的“道”,才是一个守住自己真的标志,才是真正的道法自然,因为那就是你,那就是你一生所要达到的 。
遗憾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但最终能够发现天命所在并追随的人,往往寥寥无几,我们被生活的暂时安逸和稳定束缚了,没有勇气去做,没有勇气去改变!
陶渊明可以说是一个固守真我的人 。
他用自身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贫穷并不可耻,富贵也不值得羡慕,一个人只要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真正做到“任真”,那么是穷是富,就都不重要了!
经常都在说,要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我不得不悲哀地发现,大多数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被生活的浪潮卷出去了好远,不得不狼狈地收拾生活,还谈什么天命人命,先要跟着别人一样保命才好 。
当年渔父曾劝屈原,与浊世一起,不要那么“举世皆浊我独清”;
邻居劝诫陶渊明,疑其与时乖?劝他“何不汩其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