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摘抄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七 )


名思苦想(冥) 珠丝马迹(蛛) 全宜之计(权) 老声常谈(生) 一獗不振(蹶)
立杆见影(竿) 大气晚成(器) 精兵减政(简)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针(绵)
合盘托出(和) 举止安祥(详) 大名顶顶(鼎) 立案侦察(查) 勾通南北(沟)
纷至踏来(沓) 以老卖老(倚) 口蜜腹箭(剑)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离(即)
一泄千里(泻) 嘻笑怒骂(嬉) 滥芋充数(竽) 卑躬曲膝(屈) 岂人忧天(杞)
吊以轻心(掉) 发聋震聩(振) 惩前必后(毖)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
谈笑风声(生) 一如继往(既) 融汇贯通(会) 高官厚(禄) 搬门弄斧(班)
默守成规(墨) 以身作责(则) 斑澜多姿(斓) 闻名瑕迩(遐) 余音绕粱(梁)
【趣 味 语 文】
怎样背“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 。你知道三十六计分别是什么吗?你知道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三十六计吗?读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不但能知道三十六条妙计,还能学到一个妙法来记住三十六计 。
有一位学生爱好文史,又有才智 。有一天,他从邓拓的《燕山夜话》里一篇题为《三十六计》的文章中看到三十六计的名目,很感兴趣 。其中有些计策脍炙人口,像空城计、连环计、苦肉计,还有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等 。他想把三十六计熟记下来,可是近四十条计策怎么记得住呢?他把三十六计抄写下来,看来看去一直没想出个巧妙的办法 。这天,他又在拿着抄写的三十六计边看边思索,目光不觉落在桌面的一本唐诗上,他灵机一动:对!从三十六计的每一计中各取一个字,编成一首诗来记,不就容易记住了吗?可是从每一计中取哪个字好呢?又如何串连在一起?这可真得动一番脑筋呢!经过精心地琢磨、推敲,反复地排列组合,终于编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guó) 。
相传三十六计是檀公辑录的,所以诗的开头是“金玉檀公策” 。这首诗里除了“檀公策”三个字外,每个字都包含了一条妙计,按照诗中的顺序是: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 。
这真是一诗巧藏“三十六计” 。同学们,你有更好的办法记住“三十六计”吗? 。
人体名称妙喻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 。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 。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形象而生动 。人体名称都各有什么妙喻呢?
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 。
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 。
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终于有了眉目” 。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
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 。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 。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 。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