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月的诗句和赏析 苏轼带有月的诗句

苏轼三首中秋词 , 有愿望 , 有世事感伤 , 更有逆境中的超脱飞扬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美词 , 千百年来为人所传唱 , 几乎句句都是金句 。
39岁的苏轼 , 人生壮年 , 正在密州作太守 , 主政一方 。他少年得志 , 21岁考中进士 , 25岁正式授官 , 应该算前途无量 , 只是因为母亲和父亲先后在此期间病故 , 他仕途耽误了六年 。这是唐宋都有的丁忧制度 , 父母故去 , 守孝三年 。等到他正式回归职务时 , 朝廷已经在进行宋神宗王安石所主导的变法 , 且暴风骤雨 , 因为变革所需 , 打击了很多老臣 。
尚气盛的苏轼面对飘摇的朝堂风雨 , 很愤青 , 他认为这是党派利益之争 , 出头上书给皇帝 , 质疑这场变革的目的 , 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不满 , 改革怎么能有杂音呢?苏轼请求去外地作官 , 避开朝廷风雨 , 还有一个原因 , 是父母双亡 , 如果仕途不顺 , 他更愿意多陪陪手足兄弟的苏辙 。
他们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 苏轼是苏家的车头 , 车把手 , 苏辙是苏家的车印车轮 , 父亲给他们起名字时 , 一定想这兄弟互相扶助 , 让苏家作大作强 , 但是父母这么早去世 , 留下兄弟俩 , 这名字更让人感慨 。何况苏轼和苏辙兄弟情深 , 苏轼对弟弟的牵挂 , 更加深沉 。
只是苏轼外放做官 , 本来是想选择靠弟弟近一点的地方 , 但是 , 真正任命却不是他说了算 , 三年杭州之后调到山东密州 。他和弟弟已经五年没有见面 。
在密州 , 苏轼果断治理蝗灾旱灾 , 一年多 , 扭转了这里贫困灾难的局面 , 政绩卓著 , 中秋时节 , 这里张灯结彩 , 一派雨后彩虹的清新繁荣 , 苏轼和同僚官员 , 登高望月 ,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苏轼的醉 , 是半醉 , 比起他的治国理想 , 密州不过是无奈现实的小试验牛刀 , 当然他还是快乐的 , 以为这实在的政绩 , 人们的拥戴 , 让他有狂放的豪情 。
但是他的心并未填满 , 因为两件事 , 一件就是对朝政的忧患 , 一件是对弟弟深沉的牵挂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开句起得自然而有气势 , 毕竟苏轼才39岁 , 逼人的向上的气息 。昔曹孟德有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 , 唐又有李白把酒问月 , 但是他们都不是苏轼这种 , 一个年轻的官员 , 有着向上的朝气 , 身后是真实的田园丰收 , 而他带着饱满的心情 , 半醉祭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