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为什么这么火,尝过后发觉也就那样,难不成会成为中国版的“星巴克”?( 二 )


喜茶为什么这么火,尝过后发觉也就那样,难不成会成为中国版的“星巴克”?

文章插图



以上就是我对“喜茶为什么这么火,尝过后发觉也就那样,难不成会成为中国版的“星巴克”?”这个问题的一点观点和看法,欢迎伙伴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
纯手工作答,如果Vivi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Vivi来支持我吧!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Vivi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喜茶要打造的是IP,而不是一家单纯的新式茶饮店 。也正是因为这个明确的目标,才让喜茶从诞生开始就具备十足的差异化 。
1、联名
作为茶饮界的“交际花”,喜茶并不不满足于一杯芝士茶,它通过联名不断挖掘自身产品要素,给茶饮、周边和甜品赋予新的能量,同时还能不断尝试自己IP在其他品类的商业化可能 。
2、设计
而且抛开产品,喜茶的新品推送公众号和产品包装设计都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网络上分析和讲解喜茶海报设计的文章,一搜一大把,甚至有人说喜茶是一家被卖茶耽误的设计公司 。
3、子品牌
当然,喜茶一直走高端路线也不行,这不利于它挺进三四线城市 。喜小茶的诞生,能拓宽喜茶的品牌边界,触达到喜茶去不了的三四线城市 。当然现在还在试验阶段,喜茶多品牌化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喜茶根本不是一家茶饮品牌那么简单,它表明上是在卖新式茶,实际上却是在打造一个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大IP啊 。
目前茶行业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原生茶叶市场,另一种是茶饮 。
从原生茶叶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茶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地域差异性、等级差异性等因素导致中国茶叶的消费呈现极度分散的状态,因此,很难形成像立顿一样的市场规模 。另外,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没有一家茶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头部效应并未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原生茶叶这一品类的市场中出现集中程度较高、形成行业垄断的品牌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
从茶饮角度出发,目前这一品类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发展潜力大,未来是有可能出现集中化程度较高的品牌,只是发展到这一步需要多长时间,还无法估计 。

喜茶为什么这么火,尝过后发觉也就那样,难不成会成为中国版的“星巴克”?

文章插图
△喜茶的茶饮产品
喜茶为什么这么火,尝过后发觉也就那样,难不成会成为中国版的“星巴克”?

文章插图
△因味茶的茶饮产品
喜茶为什么这么火,尝过后发觉也就那样,难不成会成为中国版的“星巴克”?

文章插图
△茶颜悦色的茶饮产品
虽然茶行业离打造“茶界星巴克”的愿景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国茶叶的消费仍在快速增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2006年我国茶叶的内销量仅在74.1万吨,到2015年,这个数据就翻了一倍多,变成176万吨,平均增率为15.27% 。另一方面,根据凯度消费指数对中国25个城市15岁到45岁消费者的采样统计,可得到茶饮实际的空间应超过千亿,而中信证券的数据也表明,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为400到500亿 。这些数据表明茶行业市场仍存在的很大的消费潜力和增长空间,既然茶行业存在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那么中国茶打造“茶界星巴克”的路在何方,可以向星巴克学习些什么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