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楼李商隐诗歌鉴赏 安定城楼李商隐典故

李商隐(公元812-858),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进士 。一生多在幕府中做僚属 。因受官僚集团党争的牵累,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以骈文为诗,清新绮艳,挺拔凝炼,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鵷雏竟未休 。?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二十六岁时写的,是他的名篇之一 。这年是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到了泾原(在今甘肃泾川),泾原是安定郡的治所 。安定城楼,就是泾原城的城楼 。这首诗就是登上安定城楼写的 。商隐在王茂元的幕府里,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 。商隐本在令狐楚幕府里,令狐楚死后,才到了王茂元幕府 。令狐楚和他的儿子令狐绹属于牛僧孺党,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 。因此,商隐到王茂元幕府,招致了令狐绹等人的忌恨 。这年,商隐应博学鸿词科考试,考官周墀、李回已经把他录取了,复审时被一个中书官员把他的名字抹去,这个官员大概属于牛党,因忌恨他把他黜落 。他仍回到泾原,登上安定城楼写了这首诗 。
这首诗一开头写登上安定城楼所见,“迢递”,状城墙的绵延缭绕 。“百尺”,形容楼的高 。从楼上望出去,绿杨枝外还看到泾水汇集成的湖泊洲渚 。这个开头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好像和下文的感慨无关,其实还是有联系的 。
次联发抒感慨,用了贾谊和王粲两个故事 。汉朝贾谊在朝廷做官,被大臣毁谤,贬官去做长沙王太傅 。“贾生年少虚垂泪”,贾谊像他一样年轻,被贬官,做了《吊屈原赋》:“鸾凤伏窜兮,鸱鹄翱翔 。”借吊屈原来自悼,徒然掉泪,正像他被罢黜一样,掉泪也没有用 。“王粲春来更远游 。”三国时王粲到荆州去投靠刘表,登上荆州城楼,写了《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聘力 。”想在大路上奔跑,在平治天下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商隐运用这两个故事,在艺术上显得含蓄精练而含意丰富 。借贾生来暗示他的被排斥,实际上是排斥鸾凤,使鸱鹊得意 。王粲想为平治天下效力,这正是商隐的愿望,他去考博学鸿词,就是想取得为朝廷出力的机会 。王粲远游,指王粲到荆州来投靠刘表,正好比他到泾原来投靠王茂元 。但他被排挤而垂泪和想为国效力的意思在诗里都没有明白说出,通过运用这两个典故来透露,所以是含蓄精练 。
这一联和上下两联是密切相关的 。贾生垂涕里含有他的感叹,即“凤高翔于千仞兮”,登上百尺高楼就想到凤凰高翔 。王粲登楼更是和登安定城楼结合 。贾生王粲的志事,无非是要在政治上做出一番事业来,这就同下联的“欲回天地”相结合 。这样看来,第二联的用典,是承接上联,呼应下联 。它在艺术上的特点像地下伏流的互相沟通,表面上不显露 。不仅这样,贾生垂涕里含有凤凰窜逐、鸱鸽翱翔的感叹,这就一直贯连到结尾的鸱和鹓雏,即鸱鸦和凤凰的事 。
“永忆江湖”一联,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相传宋朝的王安石极推重这一联,因为这联也写出王安石一生的心事 。“欲回天地”就是要旋乾转坤,拨乱反正,改造国家 。这是商隐的一生抱负 。要实现这个理想,一定要进入朝廷,就是王粲说的“假高衢而骋力”,利用大路才可以施展千里马奔驰的足力 。商隐去考博学鸿词,就是想进入朝廷,施展抱负,目的不在做官 。等到他的理想实现,他就准备告退,回到江湖上去,所以说“入扁舟”,像越国的范蠡那样,帮助越王勾践完成了兴复大业以后,功成身退,坐着小船到五湖去归隐了,扁舟即小船 。那末他即使在朝廷上为国效力,还是念念不忘江湖 。估计要实现使唐朝中兴的大业,一定要到老才行,所以说“归白发” 。这两句是表明自己心迹的话,写得精练、含蓄而有形象,对比突出,是“一篇之警策”,像画龙点睛那样,使全篇的精神表现出来 。为什么要用贾生、王粲的典故,它的意义从这里透露出来;为什么要用鸱得腐鼠的典故,它的意义也从这里透露出来 。在“永忆江湖”后接上“归白发”,这是奇特的接法,既然在“忆江湖”,就可以“归去”,却说要“白发”时才归,于是造成“永忆”,这是为什么?然后回答,要“回天地”以后才“入扁舟” 。这是一种突出用意的写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