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舒骏个人资料简介 黄舒骏前老婆个人资料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黄舒骏个人资料简介”的核心内容以及“黄舒骏前老婆个人资料”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一部建立在黄舒骏经典作品基础上的原创点唱机音乐剧《马不停蹄的忧伤》 , 今年九月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映 。 这场采访 , 他准备做成一场有刺激性的脑力激荡 。 如果不是这样 , “这个采访我恐怕做不下去 。 ”
多年来 , 黄舒骏在采访中回答过太多相似的问题 , 以至于自信“你的采访提纲我看一眼就知道哪些问题是网上抄的 , 哪些是原创 。 知道吗 , 你们采访人员就是因为这样 , 所以以后90%的采访人员岗位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 说着他拿起矿泉水瓶假装采访人员采访 , 水滴在我的腿上 。

黄舒骏个人资料简介 黄舒骏前老婆个人资料

文章插图
1
作为一位前音乐人和资深电视节目评委 , 黄舒骏经常要面对两个常见的采访人员提问:关于“综艺/选秀节目评委”这重身份 , 以及是否还在进行创作 。
“关于‘好听’和‘不好听’ , 我各有100种不同的形容方法 。 ”这是他为自己创造的一种可以在评委座席上进行的训练方式 , 延续年轻时搜肠刮肚写歌词时的脑力激荡 。
这个答案有很多变种 , 取决于采访者的提问方式和诚意 。 但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寻找最恰当和准确的形容 , 评委的工作也成为他创作的一个出口 。 这样一来 , 两个问题都回答了——他仍试图创作 , 评委的工作是其中一个创造力的出口 。
还有一个回答黄舒骏屡试不爽 , 往往能噎住采访者 。 “为什么2001年以后不再写歌了?”他反问:“你还买唱片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 , 他迅速转身问身边的三位工作人员 , “你们呢 , 还买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 , 他说:“(音乐)都没有人买了 , 我为什么还要去做?是你们全世界的人一起通过盗版和免费下载把音乐行业杀死了 。 ”
黄舒骏还有一个著名的爱因斯坦例子 。 “爱因斯坦26岁发明相对论 , 那他后半辈子要怎么过?他用余下的人生去解释它 。 你会不会去问他 , 你怎么不在年老的时候再发明一条伟大的理论?”在他看来 , 老人们大都沉默 , 是因为年轻时已饱满地体会过每一刻 , 再无新的心绪荡漾 , 对世界不复好奇 。
浪漫一点的说法就是 , “二十岁的时候 , 一阵风吹过我都能写成一首诗 。 现在哪怕刮台风 , 我也无动于衷了 。 ”
从外因和内因上 , 黄舒骏建立起一套理论 , 以应对这个世界对他喋喋不休的重复提问 。
黄舒骏个人资料简介 黄舒骏前老婆个人资料

文章插图
2
1988-2001年 , 音乐人黄舒骏在青春年华时出版了10张专辑 。 现在回头看他仍感慨 , 唱片公司能够放胆让他个人包办所有词曲甚至文案 , 在唱片工业的长河中亦属罕见 。
他早熟又早慧 , 恃才傲物 , 而且不吝挑战自己的头脑 。 埋头写歌的那几年 , “我会去诚品书店随便找一块地方坐下 , 随机挑选几本书 , 从书名里拆字出来看组成的词句是否能形成某种新的意象 。 ”其他的采访版本中 , 他自述刻苦写歌如论文写作 , 常数日关闭房门苦思 , 或者翻阅禅宗书籍(及其它主题) , 力求这短短两百余字里有他所有的精华 , “如果两百字的东西写成五万字 , 那我觉得就是稀释 , 是一种堕落 。 ”
他承认 , 当年自己年少高傲 , 因此惜字如金 。 黄舒骏的10张专辑中 , 有两张入选“台湾百大唱片” , 分别是《马不停蹄的忧伤》(1988)和《雁渡寒潭》(1989) 。 他保留了孩童般对未来的敏锐直觉力 , 青年的浪漫和充沛能量 , 在愁绪中表达对生命的向往 。 曲虽不及词 , 但简约优美 , 词曲交融无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