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六十四: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
阳明中风,而口苦咽干,是有少阳证,腹满,是有太阴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脉证又与伤寒太阳中风大青龙证相似 。此在阳明,腑热外蒸,应当汗出而脉缓,乃脉紧而恶寒者,是卫气外敛,胃家阳虚而不能发也 。外有甲木之克,里有太阴之侵,而经腑双郁,不得发越,阳明至此,困惫极矣 。若复下之,则遂成太阴之证,腹满而小便难也 。法详下章猪苓汤一段 。

文章插图
1 阳明中风,此是腑热,口苦咽干者,此有少阳证,腹满者湿盛,此是太阴证,发热恶寒者,此是太阳表证,脉浮而紧者,是表寒外闭也 。胃腑湿热,表也不解,若是下之,则阳明转为太阴,腹满而小便难也 。(此为阳明坏病,猪苓汤证,救逆坏病之逆也 。)
2 阳明中风,腑热燥实,当外蒸太阳表寒,为何不实,因有少阳之克,太阴之湿,故阳明不实也 。若下之,则阳明之阳必转太阴之阴,阳明之湿热转为太阴之湿寒,故腹满小便难 。腑未实,表未开,湿未退,下之必为坏病,而转太阴 。
3 师言外有甲木之克,内有太阴之侵,挺有意思,此是专业中医思维逻辑,当留意 。外有甲木之克者,内有太阴湿侵,阳明中风而不实,故不可下之 。
阳明六十五: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 。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

文章插图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 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 。温服七合,日三服 。
阳明病,脉浮而紧,有太阳证,咽燥舌干,有少阳证,腹满,有太阴证 。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则胃热外发矣,但有太阴腹满,则土湿颇旺,未免身重耳 。湿盛阳虚,汗、下、烧针,俱属不可 。若发汗,则阳亡躁生,神败心惛,而反谵语 。若加烧针,汗去阳亡,必怵惕烦躁,不得眠卧 。若下之,则阳亡土败,胃中空虚,不能堤防阴邪,下焦客气,遂逆动于膈下,拒格胸中之阳,心中懊憹,而生瘀浊 。心窍于舌,瘀浊在心,舌上苔生者,宜栀子豉汤,涌瘀浊而清烦热也 。若下后阴亡,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宜白虎加人参汤,清金而泻热,益气而生津也 。
若下后阳败而土湿,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宜猪苓汤,二苓、滑、泽,利水而泻湿,阿胶润木而清风也 。土湿木遏,郁生下热,是以发热 。木气堙塞,疏泄不行,故小便不利 。木郁风生,肺津伤耗,是以发渴 。风气发扬,是以脉浮 。腹满身重之人,下之阳败湿增,故见证如此 。
此申明上章腹满,小便难之义 。

文章插图
1 阳明病,脉浮而紧,是太阳证,咽燥口苦,是少阳证,腹满,是太阴证;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此为阳明之外证 。身重腹满者,此为湿盛 。湿盛阳虚,汗下烧针,俱属不可 。
若发汗解表,此是治太阳,汗出亡阳则躁生,神败心愦,而反谵语;若重加烧针发汗,汗去阳亡,必怵惕烦躁,不得眠卧 。(此亡阳之证状,对比太阳七十三,先发汗亡阳,用甘草干姜汤加回阳建中 。若复加烧针重发汗,则加附子,为四逆汤回阳)
- 辽宁大学民俗学考研 民俗学考研属于哪一类
- 中医是如何从脸上来看脾胃好坏的?
- 128岁“三湘第一寿星”仙逝:留下8大“养生秘诀”,珍藏了
- 风水知识 风水科学解释
- 怎样才算胎动频繁异常 胎儿胎动频繁正常吗
- 如何贴对联上下联 王爷爷计划一周写410副对联
- 金碧辉煌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辉煌的意思怎么解释一下
- 淘宝下拉框 淘宝搜索下拉框
- 第一调查网怎么挣钱 调查网怎么赚钱
- 童装批发一件代发货源在哪里 童装一件代发怎么做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