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 。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喜庆日子就是元宵节,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过完了 。孩子们纷纷开学,大人们安心工作,努力奋斗的一年拉开了序幕 。
元宵节好像比过年那天更有节日气氛,赏花灯、猜谜语、放烟火,节目众多 。过年那一天,家家户户忙着团圆 。元宵节这一天则不同,人们纷纷来到户外 。空中烟花四射,地上熙熙攘攘,好一个热闹的气氛 。
我们忙着过元宵节的同时,可曾被孩子追问过,为啥要过元宵节,元宵节都要做什么呢?元宵节到来的时候,不妨给孩子讲一讲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在向孩子传递传统文化精髓 。
元宵节的名字来历元宵节之所以叫元宵节,也是有讲究的 。
古代把正月叫做“元月”,我们熟悉的唐诗《元日》,就是指春节这一天 。
夜叫做“宵”,苏轼《春宵》中的诗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这里面的宵就是夜晚 。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一个月圆的夜晚,所以被叫做“元宵节” 。
我们现在只是叫元宵节,在古代,元宵节的叫法有很多,比如上元、元夕、元夜、灯夕等 。
欧阳修有一首词《生查子·元夕》,就是用元夕指代元宵节,描写了元宵节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顺带说一句,这首词描写了年轻人约会的情景,元宵节在古代就是情人节 。
古代女子平时待字闺中,只有元宵节这一天可以出门 。古代男子平时的晚上不能出门,唯独元宵节例外 。所以,就有机会制造很多浪漫的故事 。
元宵节的传说关于元宵节一般有三个传说,每个朝代不同,听起来很有意思 。
第一个传说:
汉高祖刘邦去世,吕后当权,吕后去世后,吕家人想夺权,在历史上被称为“诸吕之乱” 。吕家人以失败告终,汉文帝当了皇帝 。为了庆祝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把平定“诸吕之乱”的这一天定为全国庆祝日,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 。
其实并没有史料记载,真的是传说 。
第二个传说:
汉武帝生了一场大病,就请巫师去问太一神,巫师回来告诉汉武帝,病很快就好 。没多久,汉武帝真的好了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就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祭祀太一神,而且点灯点一个通宵 。
但是据《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祭祀太一神,是在“正月上辛日”,这一天是从初一到初十的任何一天,不是正月十五 。传说果真是传说 。
第三个传说:
佛教鼻祖释迦牟尼每年正月十五,就会变成神去降妖除魔,信徒们举行燃灯法会来庆祝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皇帝也将在正月十五这天为庆祝日 。
这一根据来源于《僧史略 ·汉法本传》“西域十二月三十日 ,乃中国正月之望, 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 。”
但是这本书被后世专家认为是伪书,毕竟佛教是外来宗教,只有伪装得无比神圣,才能被国人接受,赢得人们的信仰 。
元宵节的习俗从西汉开始,元宵节就非常受重视,到了汉魏以后,元宵节就被定为民俗节日 。元宵节的民俗活动非常多,现在保留的也不少 。像闹花灯、放烟火、猜灯谜、舞龙舞狮、踩高跷,特别热闹 。
我们这里,在大型的公园或游乐场所、民俗博物馆,都会举行灯会 。扎起各种大型彩灯,整个园区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
彩灯有各种造型,有单个的卡通形象,有动物、有人物,惟妙惟肖 。也有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比如说西游记、葫芦娃等等,形象生动 。还有一些主题彩灯,像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
- 分享自主自立的名言名句 关于自立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 埃及传说中的猫,埃及神话故事
- 中国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中国三大吝啬鬼的故事视频
- 西门豹的故事有哪些?,西门豹的历史故事简短
- 分享一个创业人物 励志创业人物故事
- 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 描写坚持的句子
- 与梦想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梦想的故事
- 三国之赵云传奇 赵云传奇故事
- 我有故事和酒经典语句 我有故事和酒搞笑句子
- 中国主要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