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考研科目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 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 提高质量为核心 , 追求卓越为目标 , 通过实施《沈阳农业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 , 积极引导研究生教育从强调“论文发表”的知识生产模式向强调“瞄准需求”的服务贡献模式转变 ,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 , 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
一、坚持立德树人 , 强化全面发展 , 作好“全”字文章
坚持“三全育人” , 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年度考核标准 , 强化“五育”并举 , 为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是加强思政课建设 , 开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 , 打牢思想根基 , 实现培根铸魂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 , 从2021级起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系列讲座》《体育专项课》课程 , 让学生接受人文艺术熏陶 , 提高身体素质 ,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 出台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办法 , 让研究生导师在讲好专业课同时做学生人生导师 。四是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 , 要求1名校领导对接1名思政课教师 , 选派优秀思政课教师参加省市专题班培训 。五是建立起一支高层次党支部书记和班主任“专家队” 。学校建立高层次人才担任党支部书记和班主任制度 , 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和班主任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超过65% 。
二、坚持需求导向 , 瞄准产业发展 , 彰显“研”字本色
【沈阳农业大学考研科目 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 坚持研究本色 , 把“研”字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一是坚持“四为”方针 , 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规模 。学校不断加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力度 , 在全校学术型硕士招生指标不增加的形势下 , 逐年给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增加招生指标 。二是坚持面向学科前沿 , 按照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 , 实行学术型研究生按培养质量、科研任务、创新贡献度分配招生指标 。三是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 , 按需分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 向服务乡村振兴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关联度高的农业硕士中的农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安全等领域和兽医硕士专业倾斜 。四是坚持培养三农情怀 ,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学校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 , 聚焦乡村振兴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 不断增加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 , 由2014年占硕士招生比例的27.5%上升到2021年的64.3% , 人数由219人上升到1261人 。
三、坚持质量核心 , 创新培养模式 , 体现“新”字精神
坚持质量核心 ,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 实现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共同发展 。一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 突出专业高质量底色与优势特色 , 全面修订各类各层次研究生培养方案(60多万字)和教学大纲 。二是实施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知识创新培育项目、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 。2021年 , 支持学术型研究生知识创新资助计划83项、资助金额52万元;立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37项 , 资助金额18万元 。三是建立省、校两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在企业建立研究生创新工作站 。建立了57个省、校两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选聘132名“产业(行业)导师” , 建立26个研究生工作站和5个校企研发中心 , 着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四是建立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 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合作 。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院所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 开展了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