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改头像 如何微博改头像


如今,我们每个人在上网的过程中都免不了使用各种各样的头像,许多人在不同平台中使用不同的头像,许多人几周乃至几天就要更换一次头像 。很多时候我们和顶着某一头像的朋友在网络上联系一段时间后,对方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似乎常常会越来越接近他的头像形象……


新浪微博改头像 如何微博改头像

文章插图



总之,头像似乎已经成为我们互联网身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你能用传播学理论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换头像吗?


新浪微博改头像 如何微博改头像

文章插图



一、个人形象建构的手段


形象一词古己有之,最早指的是人、物的相貌形状,也可以是人们的感官形象以及思想情感 。这里探讨的形象是指个人在媒介当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呈现所体现的特点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形象的价值与魅力 。不同的个人和组织机构,对形象的认识也日益加深,从个人形象、企业形象、城市形象到国家形象等等,不同的形象的塑造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


美国传播学者丹尼尔·布尔斯廷曾经提出这样的说法,他指出形象概念的产生是有计划和预谋的,形象主体要给他人留下印象,就必然会主观性地选择自己个性突出和特点鲜明的部分,进行简化或重点表现 。形象是人对特定对象的一种主观认识,而送种认识和某个特定对象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不能为完全对等 。


在生活中的个人媒介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据个人自我认知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塑造,亦即“我希望别人认识一个怎样的我”,这种对于他人认知的期许,某些方面控制形象塑造主体的行为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在媒介中产生的形象也不一而足,对客观事物或者人的看法也因为这种认知差异而不尽相同 。形象的建构和呈现究其根本,只是一种主观行为,而信息接收方的解读,很难去进行准确预判和事后衡量 。


个人形象的建构与“象征(符号)互动论”密不可分 。象征(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米德认为,符号是一种工具,旨在作用于也灵、自我以及社会的形成,每个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和认识产化于社会关系的互动当中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层面,“主我”通过个体本身围绕活动对象从活动行为中具体体现出来,也是真实的自我的一种表现,而“客我”则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社会评价和期待的体现 。


当前不少媒体都要求使用者拥有独一无二的ID(或者用户名),也可以设置个人的头像、签名等信息,这成为了区分不同用户的重要标准,也客观上造成了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个人属性和特征 。无论是ID、头像、还是其他个人化的特征,都是自我形象建构中的一种符号 。


新浪微博改头像 如何微博改头像

文章插图



头像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的个人符号表征,是媒介使用者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的第一个名片 。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中,无论是怎样的社交活动,头像都是作为个人形象建构的第一点,它成为构成网络人际传播的重要基础 。分析微信使用者选取怎么样的照片作为自己在虚拟网络社交中的头像,能够从某个侧面分析出用户希望在社交媒体中展现的自我形象 。个人头像就是最能为显像的表征体现 。


人们一般将头像图像看做是一种具有视觉性质的符号,头像图像模仿、复制了其所代表的事物的特征 。而在使用真实头像的群体当中,也呈现出想营造出自我观感给对方的意愿 。而且这种意愿倾向于积极和正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