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西游记后的感受50字 《西游记》读后感7篇( 二 )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 。 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 , 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 , 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 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 , 使它显得亦庄亦谐 , 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
从文本的基本性质和艺术总体上判断 , 《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 , 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 。 它折射出先秦轴心文化衰微后华夏哲思的递减式没落和价值大厦坍塌后生活世界的混沌画面和世俗化的享乐图景 。 对于儒道释三种价值体系的喜剧化的嘲笑和反讽 , 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 , 随着商品经济萌芽和渐次 , 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精神信仰的溃灭 。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 。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 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 , 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 , 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 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 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 , 感受其艺术魅力 。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 除了它的奇异想象 , 就要数它的趣味了 。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 , 《西游记》可以说是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 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山恶水 , 妖精魔怪层出不穷 , 充满刀光剑影 , 孙悟空的胜利也来之不易 , 但读者的阅读感受总是轻松的 , 充满愉悦而一点没有紧张感和沉重感 。
《西游记》张开了幻想的翅膀 , 驰骋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 , 其幻想的思维模式 , 有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 。 《西游记》的幻想艺术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的艺术财富 。 《西游记》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 , 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
做每件事都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 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梦想 。
(三)《西游记》读后感
阅读过许多古色古香的文学名著 , 有些如蜻蜓点水般轻轻点一下就忘记了 , 唯有这部——《西游记》我是历历在目的 , 它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
初次接触《西游记》 , 是在小时候牙牙学语的时候 , 从大人们口中的故事里 , 从电视机上 。 那是一个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 , 披荆斩棘 , 历尽千辛万苦 ,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 终于取得了西经 , 修得了正果 。 当时单纯天真的我认为唐僧代表是善良的 , 孙悟空代表的是勇敢 , 机灵 , 猪八戒代表的是勇敢一点 , 沙和尚代表的是老实 。 我就在想 , 既然这样的话 , 那么让我来取也是可以的啊 。
当今世界 , 胜利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目标 , 可是大部分人都只是麻木追求 , 丝毫没有注意到胜利者应该是个怎样的人 , 或者是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就这样 , 那些胆小怕事的人遇到机会不去闯练 , 就知道把胜利挂在嘴边 , 或是怎样才能胜利 , 直到离胜利越来越远 。 相反 , 那些无惧无畏 , 勇敢前行的人 , 就算他们不在乎胜利 , 但他们永远是胜利的 。 由此可见 , 胜利的曙光只属于勇敢者 。
有人会问:现在的我们只是学生 , 干一番大事业离我们还是太遥远了 , 我们空有勇敢也没有用 。 其实 , 我们在任何时候 , 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敢;如果你是胆小怕事的 , 那将会什么事也做不好 , 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