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怎么读音是什么 般涅槃怎么读( 二 )


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这样写道:“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 喜有赏,怒有刑 。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韩愈以孔孟正统传承者为荣,在此借友人李愿之口具体阐述了儒家那种超然物欲之外的深层次追求:我非乐于箪瓢陋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乃人之常情,但如果这样的物质生活是不义、违礼,以趋炎附势、投机钻营而得来,那么我还是宁愿贫困下去也不这么做 。
韩愈要表达的意思,《论语·述而》已经清晰地描述过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阮途穷,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学者心不甘而无奈何,于是开始追求个性张扬,出了很多名人狂士,也出了很多有名的典故 。 阮籍“恸哭而反”,正是他的个性与理想在现实中“行不通”的写照,无可奈何,绝望痛哭 。 这一典故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多指处于困境的绝望 。 如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李白《古风》:“晋风日以颓,穷途方恸哭 。 ”由此典故能联想到丰田汽车那则著名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 那些主打硬派越野的车,是不是可以在广告创意上参考一下这个典故?或许,从事广告创意行业的人,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而不是撰写出大量类似“找工作和老板谈”这样的文案 。 没有文化的积累与有趣的联想,一味强调“直击人性的洞察”,策划出的文案很难打动人心 。
冀北,于地理上大概指河北北部乃至更北广大地区,典故则语出《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 。 ”《南齐书·王融传》:“秦西冀北,实多骏骥 。 ”本意指良马产地,引申为人才荟萃之所 。 后来用“冀北空群”来比喻优秀的人才被招募一空 。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 。 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 。 ”韩愈以此典故来称赞当时的河阳军节度使乌重胤重视人才,也表达了为温处士感到高兴的心情 。
辽东,于地理上的范围多有变化,后指辽河以东地区,多指辽宁 。 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 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 。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 ”
濯足水这个典故孟轲做了深刻解读 。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 。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 自取之也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此之谓也 。 ”(《孟子·离娄上》)大意是,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