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中元节民间禁忌( 三 )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讲究
一、买烧纸时,不要买那种成摞的印刷品,最好要买黄草纸 。
二、在要烧的地面画个圈,西北角要留个缺口 , 方便下面的亲人进来拿钱 。
三、烧纸时要表情严肃 , 不要嘻笑打闹 , 而且要念念有词 , 如:___,给您送钱花来了 。
四、一定要坚持看着把纸燃尽才可以走 , 这样既可以防止火灾,也是为了保证亲人能够拿到钱 。
五、去烧纸的来回路上 , 遇到烧纸尽量绕开,不要踩到 。
烧纸钱的数量多少并不在乎,主要是纸钱上面打的钱多少的个数 , 有很大的讲究,单凭一个“钱”字 , 是“金戈戈”三个字组成,所以纸钱上面的钱数,也应该用“金银铜铁锡”来计算,一为金、二为银、三为铜、四为铁、五为锡,六为金、七为银、八为铜、九为铁、十为锡,十一为金 。
一般求神、还愿、解灾、过节、人逝世烧老福纸,以用六个眼(六个钱)和十一个眼(十一个钱)一排的钱纸为最佳 。而祭神、开灵、做斋应该用七个眼(七个钱一排)的最好 。送鬼送花盘,七月半烧,应该用八个眼(八个钱)一排的最妥,这就是所谓的“神七鬼八” 。
在烧纸的时候,若遇到不燃的情况,不可把钱纸拨乱了 , 这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 , 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 。
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 。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
七月半中元节的来历由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 , 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因此 , 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三界公” , 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 。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 , 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 。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
中元节时 , 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 , 称农历7月为“鬼月” 。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 , 也就是“孟兰盆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 。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 , 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 。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