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美好寓意( 二 )


在传统的中秋夜,家里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 , 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 。同时,阖家男女老少,暂时放却劳作,品饼赏月,谈天说地 , 尽享天伦之乐,这图景看似普通平淡 , 却可体味到平民生活的趣味与甜美,体味到中国的人情之美 。
四、家国情怀
中秋节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流传千百年来,为中华儿女所共享,它所增进的是所有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 。每当中秋夜 , 只要是中国人,心灵都是相通的 。在这个日子里 , 中华儿女共祝愿、祖国好,盼民族好、人人好 ,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早已融进血液里,融合在骨髓里 。这个传统节日激发出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祖国大家庭的热望,传承着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之情 。
【中秋节的美好寓意】在中国,明月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 , 它负载着悠久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明月夜,短松岗”的追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情怀,在游子的心目中,在华夏儿女的思维里,月是父母,是兄弟 , 是儿女,是爱人,是千山万水无法阻隔的浓浓亲情,是期望国家强大、民族昌盛的赤子情怀和盼望幸福的追求 。
以中秋节等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与集结 。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创造新文化的凭借与基础,也是构成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
中秋节故事传说
折叠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 , 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 , 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月宫 , 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 , 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
折叠吴刚伐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 。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
折叠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 , 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 , 而顾、菟在腹?” 。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 , 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 , 白兔捣药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于是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 , 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
中秋节饮食注意
1、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均衡的饮食强调要有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动植物蛋白、蔬菜类、菌藻类的合理比例为1∶1∶1,这样既保证了食物的多样化,又能满足口味的需求 。节日里,不能只吃大鱼大肉,多吃蔬菜以及馒头、面包等主食可以让你的营养摄取更丰富全面 。此外,吃得油腻不消化时,可以吃一些泡菜、酸菜、酱豆腐等发酵食品 。想要的减肥的人群,可以多吃发酵后的馒头、花卷等,因为发酵的面食热量较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