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秋分有哪些习俗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国度,在中国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 , 为此关于秋分习俗你们了解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欢迎参阅 。
24节气秋分有哪些习俗
一、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如古有“春祭日 , 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
二、竖蛋,“秋分到,蛋儿俏” 。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
三、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
四、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 。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 , 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 。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
秋分的天文历法
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 , 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 。故秋分也称降分 。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 , 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
秋分节气特点
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 气温逐日下降 。
1、天气转凉
秋分节气是初秋向深秋过渡的一个节气,到了此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了,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雨会带走地面的热量,降低地表气温,因此 , 秋分后天气会逐渐的转凉,夜晚的温差更是逐渐拉大起来 。
2、气温下降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 。
秋分节气风俗活动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如古有“春祭日 , 秋祭月”之说 。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 ,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 , 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 。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 , 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 , 平安健康 。”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