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瓷坊的入口处有一副楹联:炉山古镇汲取天华凝地气,竹笔神工传承国粹耀门庭 。李忠楼21岁离开家乡当兵,在外面工作,去年返乡,为着“传承”这二字,他下定决心在家乡落脚 。
在中华文明和文化艺术的滋养下,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匠师们用自己的双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在近1400年的时空中,制作出成千上万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方圆大小,皆中规矩”的精美耀瓷 。这就是耀州窑千年炉火不熄,仍在坚守传承、继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
炉火传承,李忠楼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陶瓷王国,也必将生生不息!
追求“原生态”的审美化生活
漫步陈炉,仿佛置身于一个陶瓷的异空间 。脚下踩着瓷,变幻的图案总让你有低下头一路探究直到小径深处的欲望;头顶悬着瓷,罐罐里星星点点的绿意透着几分悠游;左边一摸是瓷,右边一摸还是瓷 。你会惊讶于世间竟然有这样一处古镇,其肌理、神经完全以瓷为架构,遗世独立 。
作家贾平凹在作品中这样描绘陈炉古镇:“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 。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 。”
陈炉人性灵、超脱,天然具备发现美的慧眼 。陈炉,是考究东方美学特性的绝佳之地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瓶一罐、一杯清茶,生活本身的美感在古镇氤氲开来 。
匣钵,烧造瓷器的一种器皿,相当于蒸馍用的笼屉,可以把各种产品放到里边烧 。反复烘烤下,匣钵就会收缩、裂纹、变形,成为废弃物 。陈炉人用它们垒墙,墙体质地坚固,历经风霜雨打而容颜不老 。没有人为涂抹的色彩,却完美和谐,厚重大气,更加体现了秦人的粗犷和豁达 。
为了对工艺精益求精,有瑕疵的瓷器要砸掉 。而这些烧制中产生的“缺憾”成为陈炉人装饰家园道路的“好物”,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带来的重复性修路 。
“你家的窑背我家的院,院内再把房子建 。”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童谣 。陈炉人的院子和房子都不大,依山而建,常常是一家砌好窑洞,另一家又在窑洞顶上垒墙建房了 。人上有人,巷上有巷 。这种特殊的邻里关系体现了“和合”的生活智慧 。
陈炉镇民间讲解服务部讲解员吴欢喜告诉记者:“历史的沉淀,陶瓷文化的浸润,早已深刻影响着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陈炉镇的男男女女擀面筋道光滑,这与制陶中的揉泥巴同出一辙 。陈炉人爱干净,因为做瓷器需要干净,不然作品上面会有污点 。陈炉人还使用自己生产的各种生活器具 。”
在自家院里,李忠楼捧起桌上的茶杯,开启了一个老碗的故事:“高把子大老碗是咱关中人咥面咥羊肉泡馍最喜爱的器具,兰花花高把子,大老碗缩小版,喝茶用的主人杯,淳朴、自然、亲切,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手工拉坯、手工绘画,喝茶、喝酒美得很!”顿时,欢声笑语响彻小院 。
“陈炉古镇原汁原味,韵味独特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地方的文化要有传承 。当地人如何建房子、怎么吃饭、如何烧陶瓷,这背后都蕴含着智慧 。”西安游客郝凯说 。
潜藏在世外“陶”源的“陶人”
千年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世代制瓷,没有盖子的倒流壶、永远倒不满水的公道杯、发出鸟叫声的凤鸣壶等一件件看似神秘离奇的青瓷物件,哪怕是镇上的小孩子都知道其中的奥妙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竹玲是世外“陶”源成长起来的“陶人” 。
李竹玲是李忠楼的姐姐,浸染了瓷镇灵韵的她,对制陶特别有灵感,有情趣,一看就会,一会就着迷 。
- 德兴论坛 德兴风水传说全集
- 农村房梁风水 房梁怎么包起来
- 人埋在土里多久变骨头 花园埋骨头风水
- 金丝檀木风水作用 楠木栽种院内的风水
- 猫窝图片大全 猫窝 风水
- 新概念英语网课 暑期新概念英语培训班
- 两居室最好的户型图 两居室风水分析图解
- 江西风水之乡 江西酒仙湖风景区
- 风水地形图 清远风水地形图解析
- 风水国画山水画 唐山风水画作品欣赏大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