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朱元璋建都金陵时对风水极为重视,城外大部分的山都是面向城内,有朝拱之势,唯牛首山和花山背对城垣,朱元璋不悦,派人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在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使牛首山势转向内,同时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秃黄 。明成祖时,将都城迁往北京,即完全按照风水观念建造 。明成祖是一位笃信风水的皇帝,这也导致民间全都讲究风水,风水成为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的准则 。北京名胜“十三陵”就是被风水大师廖均卿相中之地而推荐给明成祖,成为明朝皇帝的陵地区 。明朝还有个传奇人物刘伯温,民间传说他精于风水,说定都金陵就是他相的地,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
清代
设有司天监,除负责观天象记天文外,还负责修建陵墓的堪舆工作,因为清代各皇帝都笃信风水,很重视陵墓方位 。清东陵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6公里,地跨北京三个郊县,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个极其庞大的帝王陵园,由此可见清代皇帝对陵墓风水的重视 。而至今保存完整的故宫紫禁城,就更是严格按风水学建筑的经典杰作,其恢弘磅礴的气势不知征服了多少世人 。清朝还设有国师府,共有400多名国师 。这些国师因为得到优厚的俸禄,所以一生都死心塌地地为王朝为皇帝效劳 。国师府的任务是:一为王朝找到好的风水宝地,安排好使用方法;二是破坏民间的地理风水,使之出人不敢向朝廷造反,不能夺皇位 。这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应用地理风水这门无形科学做他们的统治工具的一个例证 。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 。
明清两代,通过对各类风水学书籍的收集整理,以及学者们的不断探研,风水理论已相当完备 。风水师的勘察活动已普及到从帝王宫殿到城乡民宅各类场所 。
从民国到现在
学者们主要是对中国风水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和研究 。上世纪,风水学在旧中国是大有市场的,国父孙中山的中山陵地就是请著名风水大师沈竹礽进行反复踏勘后确定的 。解放后,风水理论受到沉重打击,作为一种风俗继续存在,死而不僵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生活 。现在,一大批“学者”为了让风水学更好地“发展”,用现代科学为封建迷信张目,将其解释为“环境科学”,实在是舍本逐末 。
【历代风水名家】
在历朝历代所修官吏的传记部分,总有那么几个、十个或者几十个名额要给方技术数者流,这就是所谓的《艺术传》或者《艺文传》,大部分少不了风水先生,这些青史有名的风水先生即为“风水名流” 。研究和分析这些风水名流的史料、传记,对我们加深认识风水现象尤其是风水先生的变迁过程、职业特点、阶层归属、社会地位和文化功能,都不无裨益 。秦汉魏晋时期的风水名流 。
( 1 )愕里子据《史记愕里子传》载,愕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因居住渭南阴乡愕里,故俗称愕里子 。为人滑稽多智,有智囊之名 。武王即位后,曾立以为相,秦昭王七年(公元前 300 年)卒,葬渭南章台之东 。死前预言,百年之后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至汉代,果然长乐宫建在其东,未央宫建在其西,武库正当其墓 。
( 2 )青乌子又称青乌公、青鸟先生,据说活动于秦汉之际,曾著《葬经》一书,被后世风水先生尊为鼻祖 。
( 3 )管格据《三国志魏志管格传》载:格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 。人问其故,格日:“林木虽茂,无形可久 。碑墓虽美,无后可守 。玄武藏头,青龙无足,白虎街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如此 。
- 女儿婚姻风水 利女儿的阴宅风水
- 风水中的五行 八方方位的五行是什么
- 风水吉祥物有哪些 橘子的吉祥
- 风水财运对联 形容风水师的对联
- 《八分钟的温暖》最后颜泽和贺新凉在一起了吗?
- 破坏家风水 风水能破吗
- 今年疫情影响,教培惨不忍睹,复课也赚到钱的无力感,怎么办?
- 各地315晚会 2018年315晚会完整版
- 2020年315曝光了什么 今年的315曝光了有哪些
- 315晚会直通车 315晚会 历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