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依族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傩戏布依族文化博大精深 , 最有特色的布依族傩戏堪称艺术界的一朵奇葩 。神秘奇特的傩戏在布依族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历史,它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淳朴善良的布依族人民情感的表达 。下面 , 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布依族傩戏吧 。
布依族傩戏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傩祭”、“傩舞”,即先民们戴着神和猛兽的面具舞蹈,旨在驱邪酬神、消灾祈神于这种祭祀歌舞仪式的综合艺术 。
“傩”源于古老的傩祭,是一种准宗教行为,“傩戏”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脱胎于傩祭仪式,形成于唐宋,是多种宗教文化相互渗透、混合的产物 。
我国傩戏分布较为广泛,各民族都有差异 , 各有特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荔波傩戏主要有汉傩和布依傩两种,其中以布依傩最为盛行且独具特色 。
贵州布依傩戏源于明代“调北征南”时期,大批军队和移民进入贵州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等地流传的傩戏,尔后,傩戏与贵州地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布依傩戏 。
荔波尧古“傩戏”最早用于布依“做桥”“烧香”“还愿”等“傩坛祭祀”,流传至今已有半个世纪 。后“傩戏”取材于中国古代征战故事,揉进神话传奇 , 杂以乡间吉语,集话剧、歌剧、舞剧为一体 。
剧中人物有“将军、先锋、文官、武官、副将、妇孺”等形象 。傩面具均用木质雕刻成型,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装更是瑰丽多彩 , 其舞姿粗犷,娱人娱神,独具特色 。
荔波布依傩戏的形式主要分为正戏和副戏两种,正戏以反映自然和神灵为特征;副戏则以反映历史人物和典故为特征 。传入并发展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
荔波布依族傩戏的正戏戏目主要有:“酬神还愿”、“拜三界公爷”、“祭三光(日、月、星)”、“祭神树”、“祭泉井”、“祭五谷”等十余个,成为了荔波文化旅游项目传演最为广泛的民间地方戏之一 。
傩文化是远古文化遗存,不仅是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也是民族、民俗、历史、戏剧等诸多领域研究的范本 。它以神秘奇特、粗犷豪放、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出原生性、神秘性、奇特性、粗犷性、和谐性、独特性等显着特点,显示了它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 具有极其重要和非常突出的旅游功能 。
您可能还会喜欢: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壮族三月三歌节
壮族特有的壮族马骨胡音乐文化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纸马舞文化
壮族民间艺术奇葩“壮剧起源”
2、云南布依族的春节习俗与食俗春节是一年中的大日子,无论哪个地区哪个国家都非常注重的节日 。在拥有丰富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的布依族文化中 , 他们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他们风土人情最浓重的节日 。那么 , 下面一起看看云南布依族的春节习俗与食俗吧 。
布依族春节习俗: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 。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 。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 。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 , 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 。
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 , 谁最先挑回头担水 , 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 , 挂在大门口 。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 。
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 。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 , 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
- 火影忍者中的九个尾兽分别是什么
- cdx什么意思qq上 聊天中的cdx啥意思
- 牧场物语中的盐糖等调味料在哪买
- 超市中的汉堡都有什么牌子的
- 保尔是哪一本书中的人物
- 建筑施工中的四口是指
- 如何取消WPS页面中的网格线
- 蒲公英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
- 北斗卫星中的北斗指什么
- 天气雷达图中的反射率为什么会突然增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