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怎么做好吃( 二 )


3、后来,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月的时候,一边看月亮一边吃胡饼 。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 。”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顺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 。”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不过这些都是传说 。北宋之时,月饼在宫廷内流行,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 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 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4、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 , 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可见那时候的月饼,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 , 同时行动,赶走蒙古“鞑子” 。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 , 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 。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 , 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和供月果 。因为月圆饼也圆 , 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
5、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 , 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 , 迥异寻常” 。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的 。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 。中秋节 , 在慈禧垂帘听政时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 。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五“拜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 。那时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 。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还产生了拜月、赏月等等地方民俗 。
5、中秋月饼怎样做好吃1、原料: 白面粉、鸭蛋黄、红豆沙馅、白糖浆、碱水、生油、鸡蛋 。
2、制作方法:
(1)将白糖浆、碱水、生油、面粉一点点融合 , 和成面团 。面粉、白糖浆、碱水、生油的比例依次为5:4:1.4:1 。
(2)把和好的面揪成大小相同的小面团,并擀成一个个面饼待用 。
(3)把豆沙捏成小圆饼 , 包入鸭蛋黄,裹紧成馅团 。
(4)将馅团包入擀好的面饼内,揉成面球 。
(5)预备一个木制的月饼制作模具 , 放入少许干面粉 , 将包好馅的面团放入模具中 , 压紧、压平,然后再将其从模具中扣出 。
(6)用鸡蛋调出蛋汁 , 比例为3个蛋黄1个全蛋,待用 。
(7)把月饼放入烤盘内,用毛刷刷上一层调好的蛋汁,再放入烤箱 。
【中秋月饼怎么做好吃】(8)烤箱的温度为180度,约烤二十分钟左右 。中间要取出一次,再刷一遍蛋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