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名人名言

1、端午节的名人名言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端午节的名人名言】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1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2、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1、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 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 , 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2、各种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
(1)扒龙舟: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 , 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 。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如挂艾草于门 , 《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 , 以禳毒气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 , 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
(3)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粽 , 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 。“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 , 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 , 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4)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
3、各国端午节美食
(1)韩国:艾草糕 樱桃茶 醍醐汤
在韩国,端午节用于祭祀祖先、祈求丰年、保佑身体平安 。端午节期间韩国人多喜食艾草饼与艾草糕、品樱桃茶、喝醍醐汤 。
(2)日本:粽子/槲叶糕 菖蒲酒
粽子在日本古代称为“茅卷”,呈圆锥形 。最初是将粳米蒸熟捣碎成年糕状后用茅叶包裹,再如水煮熟 。后来改用菖蒲叶、竹叶、芦苇叶等包裹 , 制作方法也逐渐多样化 。
(3)新加坡:娘惹粽
每年端午节,新加坡人也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 。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 , 精心腌制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最后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