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人间失格》这种书有什么阅读价值呢?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于1948年发表在《展望》的一篇中篇小说,也是太宰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太宰治的自传,他虽然描写主人公叶藏自幼年至中年,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的故事 。但其实与太宰治自己的生活经历非常相似 。

像《人间失格》这种书有什么阅读价值呢?

文章插图

《人间失格》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一种关于死亡的审美诉求纵观太宰治短暂的一生,其主要作品所呈现出的无一不是消极阴郁、悲情苦闷的情感基调,而“道化”与“死亡”这两大象征毁灭的主题也在其作品中频频出现 。在这背后却是人物共性的体现,而这种共性下潜藏着的是太宰治创作一生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是其对至真至美的渴求 。
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曾说:
“死是最高的美学命题 。”但平铺直叙、脱离具体情境的对死亡的描写都是无法引起美感的,只会是引起读者对死亡的恐惧和消极态度 。但是太宰治作品中人物“向死”与“知生”的共性,却呈现出了审美的特质,一方面是它高度契合了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另一方面它对人心的剖析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具有超越的意义 。
像《人间失格》这种书有什么阅读价值呢?

文章插图

2.体现了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力量《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将人性中阴暗、荒谬的一面血淋淋地呈现给读者,他不断地拷问自身的罪与恶,也不断去撕裂自己内心的伤疤,以致早期读者谈起他的作品都不禁为他贴上负面标签 。
但是太宰治却是一位非常诚实而勇敢的作家,正如三岛由纪夫所言:
“太宰治刻意表现了他所想隐瞒的东西 。”太宰治将别人不愿暴露的内在颓废消沉和伪善恶意赤裸裸地曝光于世人,这种暴露既让人厌恶又让人佩服 。以至于很多读者读完他的作品之后,再也没兴致去读其他小说,因为在他们看来各种错综复杂的情节,无非都在掩盖虚伪的人性 。
尽管太宰治的作品多次涉及自杀,病,药,酒等题材,但是太宰治是一个活得比很多世俗之人都清醒的作家,书中的主人公其实拼命想从这种沉沦的泥沼中挣扎爬出来,他身上充满伤与痛 。但他却积极而渴望获得世人的认可 。这种在鲜血中领悟到痛,在死亡里寻求生的奋不顾身,是太宰治的自白,也是他留给世人的精神力量 。
像《人间失格》这种书有什么阅读价值呢?

文章插图

当然不同的作者还有不同的解读方向,欢迎大家来补充~
《人间失格》这本书,我是在看过一部电影之后才开始关注的,电影的名字叫什么松子,我忘了,有知道的朋友们可以在评论中标注一下 。
这部松子的电影是以女性为视角的,讲了这个叫松子的女人悲痛的一生 。她小时候因为父亲更疼爱妹妹而发展出了一种哄父亲笑的技能,父亲一不开心,她就做鬼脸逗父亲 。
最后这个人变得,不论是想要让谁认可自己,都会不由自主的做那个鬼脸 。她甘愿承担别人的过失,甘愿为别人付出所有,可最后还是被所有人抛弃 。她经历了好几段失败的恋情,其中一段的男友更是在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以后就自杀了 。
松子的一生很像《人间失格》中男主角的一生 。
《人间》的男主角从小就不得不讨好父亲,因而必须放弃自己喜欢的,最终也放弃了自己 。他有才华,却被朋友像泥巴一样对待,他却不敢反抗 。他习惯于讨好别人的性格,更是让他疲累不堪的时候都强撑着说笑 。
《人间失格》男主角也有过几段感情,可他连自己的真正自我在哪里都不知道,更别提去爱别人了 。他开始不在乎自己的健康和卫生,后来更是不在乎自己的事业和才华 。那种被最亲的人都不在乎的感受吞噬了他的一生,他不知道是什么在支撑着自己活下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