轳怎么读 辘怎么读音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轳怎么读”的核心内容以及“辘怎么读音”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古代 , 没有如今发达的科技却耕种着大量的农田 。 那么 他们依靠什么给作物进行灌溉呢?
今天 , 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时期的灌溉技术 , 感受古人的智慧 。
桔槔 [jié gāo]
简介:桔槔 , 俗称“吊杆”“称杆” , 古代汉族农用工具 。 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 。 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 , 开始采用桔槔 。
出现时间:商朝
构造及其原理: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 , 当中是支点 , 末端悬挂一个重物 , 前段悬挂水桶 。 一起一落 , 汲水可以省力 。

辘轳 [lù lu]
简介:辘轳 , 汉族民间提水设施 , 流行于北方地区 。
出现时间:周代
构造及其原理:在井上安置带有水平转轴的支撑架 。 转轴一端装有曲柄 , 转轴上缠有绳索 。 绳索下端系有水桶 。 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曲柄 , 即可自井中提水 。 是一种利用轮轴理的起重机具 。

轳怎么读 辘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井车
简介:井车 , 是由辘轳发展而来的古代从深井中提水进行灌溉的工具 。 圆木上绞缠绳索 , 索系水平 , 圆木旋转 , 带动绳索 。 水斗随之起落以取水 , 水斗只直上直下 。 不能绕圆木旋转 。
出现时间:隋朝
构造及其原理:将许多木制水斗都以小横轴连接成串 , 如同大链 , 套在井上面一大轮上;在这大轮的轴的一头 , 装上一个大立齿轮 , 再和上部一个大卧齿轮相衔接;用畜力或人力拉动套杆 , 则卧齿轮回转 , 大立齿轮及大轮随之而转 , 盛水水斗连续上升 , 绕过大轮 , 失倾泻于水簸箕 , 再流入田地中 , 空水斗由另一边下降 , 如此周而复始 。
轳怎么读 辘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戽斗 [hù dǒu]
简介:戽斗 , 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 。 戽斗很早就在中国用于灌溉农田了 。 由于人的身高所限 , 戽斗的提水高度一般在0.5~1 米 。 有些地方把水斗做簸箕形 , 绑在杆上 , 一人操作即可 。
出现时间:汉
构造及其原理:用竹篾、藤条等编成 。 略似斗 , 两边有绳 , 使用时两人对站 , 拉绳汲水 。 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 。
轳怎么读 辘怎么读音

文章插图


翻车简介:翻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 又名龙骨水车 , 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 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 。 龙骨叶板用作链条 , 卧于矩形长槽中 , 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 。 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 。 驱动链轮 , 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 , 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 。 如此连续循环 , 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 , 可连续取水 , 功效大大提高 。
出现时间:东汉
构造及其原理:由木板制成长槽 , 槽中放置数十块与木槽等宽的刮水板 。 刮水板之间由铰关依次连接 , 首尾衔接成环状 。 木槽上下两端各有一带齿木轴 。 转动上轴 , 带动刮水板循环运转 , 同时将板间的水自下而上带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